-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清代陕西主要经济作物种植的商业化特征
【摘 要】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达和对外贸易的增多,清代陕西种植经济作物的收益明显大于粮食作物,因而烟草、罂粟种植规模呈不断扩大趋势,文章就清代陕西种植烟草、罂粟的种植区域、种植规模、销售渠道以及发展状况等作了详细具体的梳理,并对其种植的商业化特征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烟叶;罂粟;商业化;专卖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达和对外贸易的增多,清代陕西种植经济作物的收益明显大于粮食作物,因而烟草、罂粟种植规模呈不断扩大趋势,专业化种植趋向更为明显。这表明人们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开始结合经济发展的需要有效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农业生产水平有所提高。
一、烟草种植的商业化特征
烟草在明代时就已经传入陕西,《明一统志》卷36《陕西?庆阳府》有记载,“金丝草(烟草的别名),本府出,性凉味苦,能去瘴,解诸药之毒,本草不载,合水县南山出者最良。”[1]
烟草有很强的商品生产的特征。清代种植烟草的州县非常多,陕北、关中、陕南均存在,清代陕西烟草种植情况:关中地区:?县、?T??县、醴泉县、宁陕厅、华州、岐山县、宝鸡县、?州县;陕南:南郑县、褒城县、城固县、洋县、西乡县、凤县、紫阳县、镇安县、商南县;陕北:葭州、安定县、宜川县、定边县、雒川县、绥德州、清涧县、吴堡县。形成大规模种植区域的则是陕南汉中盆地、关中,陕北地区的烟草种植并不多。由于种烟可获厚利,随着南方流民的大量迁入定居,烟草种植在陕南很快推?V开来。“汉川民有数十亩之家,必栽烟草数亩。”南郑县,“北坝旱地种粟谷、黄豆、芝麻、烟、姜等物,以为换买盐布、完粮佣工之用。”由于种植烟草需要肥沃的土地,水源丰富,因而抢占粮食用地,影响农业生产,雍正帝特颁布诏令劝告民众不要种植烟草。[2]但因为烟草相对于其他作物来说获利尤丰,因而,清代陕西各府州县种植烟草日益繁盛,并无衰减之象。尤其是乾隆年间,由于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陕西开始大规模种植烟草。“城固胥水以北,沃土腴田,尽植烟草。盛夏晴霁,弥望野绿,皆此物也。当其收时,连云充栋。”兴安府之紫阳县,“务滋烟草较汉中尤精易售”,由于烟叶出产丰富,从事经营者也就在整个商业中占有比较显著的位置。从收购、加工到转运、发售,都有人专门从事活动,“汉中郡城,商贾所集,烟铺十居其三四”,一些大商人“重载此物历金州以抵襄樊鄂渚者,舳舻相连,岁靡数十万斤。”除了商人之外,很多生产或经营烟叶的“兴汉之人,以此靡金者不少耶。”
清康熙(1662―1722)年间,在小农经济商品化进程加快的推动下,烟叶生产曾有较大发展,并在渭河、汉水及黄河沿岸交通、商业较发达的地方出现了小块集中产区。在清代前期,“小农经济商品化的程度超过前代。”[3]禁烟严律也逐步松弛,晒烟生产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康熙十二年(1673),重修的《延绥镇志》以旧志罕见的篇幅,专门设置《烟税》和《市集》等篇目,不仅记述了陕西多任抚臣和总督上疏蠲免黄甫川烟税的经过,以及黄甫川等国互市烟草边贸的兴衰,且对烟草的性状、功用、加工和名品等记述甚详,足见当时陕北、渭北的晒烟生产已有一定的规模。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城固县志》载:“康熙二十二年十二月内奉文豁免烟税”,“米、姜、姜黄、烟、柑子,五者较他邑为胜,故特载之。”康熙二十三年(1684),《华州志》称:“草,则多……烟草。”康熙三十三年(1694),《凤翔县志》把晒烟与棉、椒等同列为大宗“货属”。雍正十一年(1733)《?d县志》和《凤翔县志》,其《物产》中都有烟的记述。雍正十三年《陕西通志》,除重复《城固县志》和《华州志》有关烟草记述外,还称佳县的晒烟“服之而醉,名曰烟酒,又谓之相思草。”至此,陕北、陕南、关中、渭北,已普遍种植晒烟。
自乾隆年间开始,省内晒烟商品生产和烟草加工逐步增多。陕北宜川县的晒烟是重要贡品之一,绥德县的烟草有“水旱两种”,[4]关中凤翔府之宝鸡县的烟叶与“棉、布、丝、缣、靛、板、木、油、木炭、柴薪”一起,“日以麦、粟、花布相为交易”,[5]“渭河一带皆艺此而货。”
嘉庆年间,烟禁完全解除。陕南地区借汉水之利率先扩大晒烟商品生产,汉中府居民种植烟草非常普遍,是这一带居民对外输出的最重要的一项商品。《汉中府志》记载有:汉中府之城固县,??水北面是肥沃、丰腴的田地,全部种植烟草,盛夏时节,晴空万里,一眼望去,绿野遍地,尽是烟叶。当其收获时,漫山遍野全是此物。以城固为中心形成了烟草的区域种植。兴安府之紫阳县,河谷地带尽植烟草,种植规模颇大,若民户有田地数十亩,则必然种植烟草数亩,种植烟草一亩能收三、四百斤,卖铜钱十千以上,获利颇多,[6]其烟草种植面积虽比不上汉中盆地,但紫阳县的烟草质量相较于汉中来说,却是更优,也更易贩卖。[7]汉中盆地产烟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