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心理与教学实践.docVIP

浅议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心理与教学实践.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议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心理与教学实践

浅议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心理与教学实践   摘 要 从日常教学场景或教学活动入手,在总结青年教师诸多教学困惑的基础上提出四项对策,以期从根源上提升高校教师的教学质量,为培养新一代的高质量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困惑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2-0034-03   Study on Educational Mentality and Educational Practice of Young College Teachers//SHAO Jing   Abstract The paper begins with the daily teaching scene or teaching activities, and then concludes confusion on education and suggests countermeasures. In order to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of college teachers from the root,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 new generation of high quality students.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young teachers; teaching con-fused   1 前言   高校青年教师身上体现出的鲜明特征十分多样,有人关注他们的职业“名声好”“受人尊敬”,有人关注他们的“稳定性高”,也有人关注他们的科研“压力大”,还有人关注他们的收入“普遍过低”,等等。本文则更为关注他们的教学过程,关注70后、80后的他们在教学过程中“遭遇”90后的当代大学生时,如何进行角色的转变和心理的调适,又该如何运用特殊的教学手段或教学方式满足90后大学生对于知识的诉求。   2 高校青年教师的教学困惑   在适应了二十来年的学生角色后,一批70后、80后的高学历人才终于有了另一重身份――高校教师。此时,他们不仅需要适应从讲台下到讲台上的转换,还得适应与有着鲜明个性的90后大学生打交道,承担为他们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面对环境、角色等诸多方面的转换,高校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困惑在所难免。   笔者作为众多高校青年教师中的一员,在一年多的教学经历中主要总结出以下几点困惑,而这几点困惑与90后的个性特征以及他们所处的环境相互照应且密切相关。   学生给教师打分? “学生给教师打分?”当笔者第一次听到“学生每学期需要给教师评分”的陈述句时,发出的是惊讶的反问句。想着自己20多年来年年被教师评分,想着终于“媳妇熬成婆”,能够利用自己的所学给学生以中肯的评价,没想到现在的大学生评教政策在教师给学生评分的同时也让学生给教师评分。这让刚刚进入教学环境,还没来得及适应讲台的年轻高校教师着实“困惑”了一把。   目前,有的高校将学生给教师的教学评分结果作为评判教师教学质量或工作业绩的一种依据,还有一些高校甚至将其作为末位淘汰教师的主要依据。要么是和工资挂钩,要么直接同岗位挂钩,70后、80后的年轻教师为难了:究竟是撇开工资、岗位要素,对学生严格要求,还是上课多说些笑话,“邀宠”“讨好”他们呢?一边是就业难和大学生的求学渴求,一边则是许多大学生监督权利的异化:要么敷衍了事,要么成为“变相筹码”。难怪有学者批判大学生评教制度如果执行得不好,就会出现这样的结局:“老师是最先的受害者,学生则是最终的受害者。”[1]如何在高校教学过程中不受学生评教制度的影响,真正做到负责任地对待教学、对待学生,恐怕是如今高校青年教师首先需要理清与解决的问题。   “低头族”们,抬抬头吧! 如果说“学生给教师打分”属于教学环境给教师带来的困惑,那么接下来涉及的几点内容,则是属于90后的大学生给教师带来的难题了。高校青年教师在上课时,需要克服的最大难题并不是如何适应讲台、如何讲解PPT、如何板书,而是如何?Ω陡髦值缱硬?品,如何让“低头族”抬起小脑袋,如何让90后的电子产品迷关注课堂。   针对“低头族”频现大学校园现象,有记者曾以班级为单位对1000名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结果发现,竟然有6成以上的大学生坦言自己每天上课会玩手机[2]。包括笔者在内的高校青年教师十分困惑,要让自己的课讲得比手机中的微信、QQ、小说、游戏还要生动,要让看似安静的课堂真正充满渴求知识的双眼,要让拿着手机的双手拿起笔和纸,认真做笔记,这些场景是多么的可望而不可即。针对课堂“低头族”是该放任还是该严管?   迟到,迟到,还是迟到…… 想象一个场景,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