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庄子对苏轼词影响.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庄子对苏轼词影响

浅谈庄子对苏轼词影响   摘要:苏轼是旷古难见的大文豪,他才气的确罕有人及,这一点和庄子是颇为相似的。而这位伟大的文学家不仅是诗文充灌着一股巨大的庄子神韵,其词也是如此。不论是从字里行间的典故和意象中,还是其内在本身的思想精髓传脉,苏轼都可以说是《庄子》最有力的继承者和发扬者。其中的原因也和他们逍遥洒脱的人格境界和曲折的人生阅历有关。   关键词:苏轼;庄子;典故;精神   早在清代刘熙载《诗概》曾云:“诗以出于《骚》者为正,以出于《庄》者为变,少陵纯乎《骚》,太白在《庄》、《骚》间,东坡则出于《庄》者十之八九。”[1]其《艺概》也评苏轼词“具神仙出世之姿”[2]。苏轼也自诩为“逍遥齐物追庄周”。虽说刘熙载《诗概》评点是苏轼的诗,而诗词相通,苏词也同样适用。在苏词创作中,庄周的精神主题和由其体现出来的文学观念都随处可见。由于文学体裁的限制,苏词中所用之典故于数量上的确不及苏诗,然而也不能说少,况且应该注意到文学体裁适用性,由于词的长短不一的自由性和更适于写情的特殊性,与诗相比在抒情表意上限制较少,觉来更为灵动多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也更贴近作者内在和真实的思想情感。本文从苏词对《庄子》典故和意象的化用入手,论述《庄子》对苏轼的思想感情和艺术境界的深入影响,并探讨苏词中的新美学境界以及对《庄子》的独特继承。   一、苏词中的《庄子》意象   苏轼的词到底多少首暂无定论,据《苏轼词新释集评》统计,苏轼词流传下来有410首,考虑到许多疑篇一般认为更少。其中有32首明确引用了庄子典故和意象,而行文风格上颇似庄子却没有直接引用的词篇并未包括在此数之内。庄子典故和意象具有汪洋恣肆的特点,这样充满张力的审美范畴经过千年的传承更加具有不可比拟的概括力和辨识度,苏轼恰恰把这些凝聚在具体意象中的内涵镶嵌在自己的词作中,呈现出蓬勃的表现力和博大的胸襟。如其词《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纭罚?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3]   下阕中引用的意象“天籁”其实是非常抽象、深悠且不易捕捉的自然审美状态,来源于庄子的《齐物论》,风乃是天籁,是自然的乐曲,这个字眼就很凝练地表达了苏轼的超然情怀,结合整个下片,大起大落,大开大合,已经把意境化而无间,不能不说无论表里俱深得庄子韵致。   综归苏词中的庄子典故,可谓不论巨细都顺手拈来,《南歌子?带酒冲山雨》中“梦里栩然蝴蝶,一身轻”;《满庭芳?蜗角虚名》第一句已显露庄子式的诙谐讽刺;《临江仙?我劝髯张归去好》化用庄子寓言“俎豆庚桑真过矣,凭君说与南荣”;《念奴娇?凭高眺远》有“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句,写出了月明清风中泠然超远的胸怀。凡此种种都是直接运用庄子的典故和意象,更有许多是把庄子的超然物外之灵动融入了其独特的笔法中,更为精妙。虽然有许多已经不是庄子原文中所阐述的思想,但是其神韵别有一番意脉相承。   二、苏词偏爱庄子意象的原因   (一) 坎?暗娜松?阅历――浮生若梦   苏轼和庄子的人生经历虽然不尽相同,尤其是庄子由于年代久远许多有关于他的记录甚至只能存疑,但是有一点是毫无疑问的,他们的前期都有过仕途幻想,后期却都过得非常窘迫。庄子原是楚国贵族后代,后因吴起变法,楚国内乱,其先人为避罪而迁至宋国蒙地。庄子生平只做过地方漆园吏,因崇尚自由而不应同宗楚威王之聘。后来他住在狭窄的小巷里,靠编草鞋度日,饿得面黄肌瘦,有时不得不向人家借米救急,穿着打补钉的粗布衣服、用麻绳绑着的破鞋。苏轼更是三起三落跌宕起伏,至黄州时已落魄不堪,最后甚至贬至天涯海角之儋州。所以对这样的悲凉人生,苏轼和庄子的精神无疑更为契合,都一致认为“人生若梦”,这表面上来自于庄子的《齐物论》中庄生梦蝶之典,实际上正是由于他们对人生的相同感悟,所以才有了一致的哲学认同。苏轼在词中不只一处写人生和“梦”的向通性。《永遇乐?明月如霜》中有“古今如梦”的慨叹;《南歌子?带酒冲山雨》中有“梦里栩然蝴蝶一身轻”的体悟;《江神子?梦中了了醉中醒》中“梦”和“醒”的关系其实就是对人生如梦的解说。等等许多。如《十拍子?暮秋》上阕:   白酒新开九酝,黄花已过重阳。身外徜来都似梦,醉里无何即是乡。东坡日月长。   不只是“梦”,其“傥来”和“无何即是乡”都是来自庄子的精妙譬论,融为一体则完整地体现了两个相隔千年的文人其疏宕旷达的频率如此相似,精妙地阐释了更逍遥的人生境界。   (二)哲学思想和精神境界相同――物我两忘,顺性自然   物我两忘是庄子中最重要的思想,无论得失、生死、夭寿都是相对的,从跟上来说都是

文档评论(0)

151****19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