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挖掘文言文中德育因素.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挖掘文言文中德育因素

浅谈挖掘文言文中德育因素   [摘要]高中文言文教材选取了大量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教师应善于挖掘课文中潜在的德育因素,引导学生践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这对学生的成长与成才起到积极的作用。可加强文言文诵读,引起学生共鸣;联系生活,深化德育;巧用课前五分钟,传递美德信息;引导学生积累文言素材,寓德育于写作中。   [关键词]文言文传统美德德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15)1500012   古典文学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这些名篇之所以脍炙人口,流传千古,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它们都蕴含着一定的美德因素。语文学科课时多,教学时间长,学生几乎每天都在接触思想性较强的课文,得以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它所渗透的德育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如果说古典文学像一座恬静幽深的园林,那么,语文教师就应像导游一样带着学生一步步走进园林中去,指出何处应拾级,何处当拐弯,何处该觅幽径,何处需荡小舟,从而帮助学生领略每一处胜境。那么,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寓德于教,让学生得以践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呢?   一、 善用文言文教材,加强诵读,悦其耳目,动其心灵,触其情思,引起共鸣   孝与感恩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本元素,是中国人品德形成的基础。在教学《陈情表》一课时,笔者就通过诵读的方式让学生品其情,悟其德。   《陈情表》的语言是有形有声的,富于节奏和感情色彩,言辞恳切,真挚动人。苏轼评论:“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初读《陈情表》,笔者让学生采用齐读方式,感受课文“至性之言,悲恻动人”的感情基调。第二次读《陈情表》,笔者配上音乐,让学生根据文章内容变换语速来读,“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一连六个四字句,三层排比,短语急促,一气呵成,形成一个上责下催,透不过气来的紧急气氛。“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一连四个四字句,借比喻,用夸张,将祖母危在旦夕的情势形容殆尽。再读《陈情表》,笔者让几名学生范读,语气时而悲切,时而急促,他们仿佛看到李密形影相吊的孤寂,看到祖母奄奄一息的悲恻,看到帝王微笑背后的恼怒,看到作者诚惶诚恐的怖惧。最后,笔者让每个学生自由朗读,读出少年无助的哀叹,老人病中无奈的呻吟,孝子恳切的哀告,帝王严厉的呵斥。整节课下来,“百善孝为先”,“夫孝,德之本也”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深深地感染着学生,他们学会运用诵读挖掘教材中的人物美、人情美。   二、 善用文言文教材,联系生活,学以致用,深化德育,践行美德   文言文教材中有着极其丰富的德育内容。可是,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仅仅注重文字的解说及思想的分析,很难让学生充分感受文章的魅力进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学完《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文,学生看到了一个机智勇敢和以大局为重的蔺相如,看到了一个知错就改的廉颇。为此,笔者顺势利导,就班里女生402宿舍内部闹矛盾这一现象,让学生以“朋友,我想对你说……”的书信形式开展一次敞开心扉的活动。活动过程中,大家对蔺相如的宽容大度,对廉颇的“负荆请罪”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深刻地反省了自己的不足,宿舍内部的矛盾也得到了化解,班里学生关系更团结了。学完了李密的《陈情表》,学生都被李密的孝道所感动,可是如何将这种孝心根植于学生的心里呢?趁着今年的重阳节恰逢国庆黄金周,笔者给学生布置了一个社会实践活动,以“重阳节,我为长辈 ”为主题,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并把自己所做的事情拍下来或写下来,然后与同学一起分享。班上陶春慧同学在重阳节为爸妈炸香芋,写下了《被幸福感包围着的重阳》,文中写道:“那一刻我不禁觉得,自己长大的同时,父母也在跟随着变老了。作为子女孝敬父母是一件多么幸福而又愉快的事,也没有什么比让父母快乐更重要的事了。”覃风云同学在重阳节帮妈妈染头发,写下了《累并快乐着》,文中总结道:“染发似小事儿,你要留心,表达孝心其实很简单,只要你稍微搭把手,爱无处不在。”这次实践活动,唤醒了每天被幸福感重重包围着的学生,他们学会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爱亲人做起,并把这种爱推广到他人身上,尊敬长辈,孝敬父母。   三、 巧用课前五分钟,善用文言文故事,化枯燥为趣味,传递美德信息   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前热身”活动,不但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而且使学生积累知识,得到美德的熏陶,可谓一举多得。   例如,在讲授选修课“先秦诸子散文”的《论语》前,学生讲了“箪瓢陋巷”的故事:孔子的学生颜回,住在陋巷里,“一箪食”,“一瓢饮”,就是用竹筐盛饭吃,用瓢舀水喝,生活穷苦,他却心甘情愿,感到心中舒畅。学生听   三、优化课堂教学设计,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