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思想政治教育要素的文化表征.docVIP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思想政治教育要素的文化表征   摘要:文化育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方式之一,在经验层面已经得到学界一致认可。然而,在学理层面的论证还处于相对薄弱阶段。基于此,从思想政治教育要素出发,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客体和介体的文化表征进行充分论证,在理论上为文化育人提供学理支撑,有利于提升文化育人实践的有效性。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要素;文化表征;文化价值体系;文化育人   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18)03-0087-06   基金项目:201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范式的构建与优化研究”(17CKS036)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赵志业(1987-),男,山西阳泉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学、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胡钢(1969-),男,陕西长武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文化育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需在理论层面对其进行辨析和论证。从思想政治教育要素的视角分析,文化育人之所以可能,是因为思想政治教育要素具有深刻的文化表征,从而为文化育人提供了有力的文化基础。因此,有必要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表征进行全面研究,使其从遮蔽的存在转变为显见的存在。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要素,学术界有“四要素说”和“三要素说”①等分类。在此,笔者拟遵循思想政治教育三要素说即“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客体和介体”这一思路,分别论述思想政治教育要素的文化表征,以期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育人方式提供学理支撑。 一、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文化性   这里所说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既包括教育者,也包括受教育者。无论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他们作为主体的人,都是作为一种文化存在而生存和发展。具体来说,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文化性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生活在一个既定又超越的文化世界中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作为一种文化性存在体是生活在既定的文化世界里。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首先是作为人类主体而存在,而文化作为人的生命本质力量的外在表现,一方面是人类在实践基础之上的产物,另一方面这种文化产物又反过来规约和驱动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正如汶说言:“文化对每一个人塑造的力量很大,平常我们不太能看出这种塑造过程的全部力量,因为它发生在每个人身上,逐渐缓慢地发生。它带给人满足,同样也带给人痛苦,人除了顺着它走以外,别无选择,因此这个塑造过程便很自然,毫无理由地被人接受。”[1]正是由于人类既通过实践活动创造文化,又通过文化来规约和驱动自身的行为,从而才使人类与动物区别开来而成为有智慧的生物体。随着人类通过实践活动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的逐渐提升,人类所积累的文化基因也就越来越趋于稳定和成熟,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每一个个体从出身以来就面临着既定的文化环境,这种既定的文化环境决定了人们对此只能适应,而别无他选。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作为文化存在体对既定的文化进行着创造和超越。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作为文化存在体首先必须面对既定的文化环境和氛围,但这并不意味着人类对既定的文化只能采取被动接受和适应的态度,事实上,人类对既定的文化进行传承的同时,还进行着绵绵不断的创造和发展,从而才有人类文化的进步,才能真正体现人类作为文化存在体的本质所在。不论是群体还是个体,作为文化存在体,在一定条件下,其本质就是一个文化创造和生成的过程。这一过程中,人的实践活动与人的文化生成和创造保持着高度的一致。人的实践活动,是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而不断对外界事物进行认识和改造的过程,同时也是人类自身的自我改造和提升的过程。在作用于外界事物和自身的同时,人类不仅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明,而且也发展了辉煌的精神文明,从而推进人类社会不断从蒙昧和愚昧走向文明与现代。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所指出的那样,“历史不外是各个世代的以此交替。每一代都利用以前各代遗留下来的材料、资金和生产力;由于这个缘故,每一代一方面在完全改变了的环境下继续从事所继承的活动,另一方面又通过完全改变了的活动来变更旧的环境。”[2]不论是个体还是群体,都以特定的方式接受既定的文化因素的同时也在进行着独特的生成与创造,从而形成特定个体和群体的生存和发展所特有的文化模式,在特定的文化模式中显示着不同的文化内涵,表征着不同的文化存在。   (二)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具有自身的文化心理结构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在与文化现象和文化世界的互动过程中,会逐渐形成主体特有的文化心理结构。这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文化性的集中表现,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之所以发挥作用的关键因素之一。具体而言,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文化心理结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方面,从静态角度看,

文档评论(0)

聚文惠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