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论语中美.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论论语中美

浅论论语中美   摘要:《论语》中“美”字多用于讨论音乐政治、容貌服饰、政治主张人格修养等,根据使用情况可大致分为“声色之美”“政德之美”两类。尽管《论语》中“美”并未形成独立范畴,但从中我们还是可以窥见其浓厚的道德伦理色彩和对实用精神的肯定,而这又和中华民族实用理性的思维方式和性格特征分不开。   关键词:《论语》;声色之美;政德之美;实用理性   《论语》中“美”字共出现13次,散见于《学而》《八佾》《里仁》《雍也》《泰伯》《子罕》各篇。概而言之,其多出现于讨论音乐、政治、容饰、物品物件及君子品行等场合。在具体运用中则体现为“声色之美”与“政德之美”并重,前者体现出音乐美学的萌芽,后者则集中表现出《论语》重善亲仁思想。将美与实用功用紧密相连。可以说《论语》中关于“美”的观念是意味丰富的,体现出中华民族重实用理性思维特征。   一   《论语》在涉及美的具体使用时,首先可以从其对音乐,服饰,容貌,物品的品评讨论中见出。如《八佾》篇中,子曰:“《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而邢?疏:“韶,绍也,德能绍尧,故乐名《韶》。言《韶》乐其声及舞极尽其美。揖让受禅,其圣德又尽善也。”①孔子对《韶》和《武》,认为一个合乎圣德而尽善,另一个则是以武得民心而未尽善。但两者却都是“美”的。此处,对“美”的理解即是动听,悦耳之意。如,钱穆在《论语新解》中所言:“尽美,指其声容之表于外在。如乐之音调舞之陈容之美;尽善,指其声容之蕴于内者,乃指乐舞种所含蕴之意义言。”②很显然,孔子此处讲“美”是和“善”相关的一个概念,它们都被用来评价音乐,一个指外在的、感官上带给人的愉悦感,一个指其内在的、理性上的意义和价值。且在孔子那里,“善”明显是高于“美”的,即音乐本身合乎理性意义比外在的、形式上带给人的愉悦感重要。因此,其对尽善尽美的《韶》乐比尽美未尽善的《武》乐评价要高。而在《述而》篇也有“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相关论述。   此外,《论语》在谈到人的容貌物品等方面时也用到“美”,也是一种“声色之美”意义上的使用。如《雍也》子曰:“不有祝?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邢?疏:“佞,口才也,祝?,卫大夫子鱼,有口才,时世贵之。宋朝,宋之美人,善淫,时世疾之。”③这里孔子将“美”用来形容容貌外表美丽却无德行的宋朝,贬抑之情溢于言表。美带给人感官上的愉悦,但如果没有善行,没有内在的意义和价值则是被否定的。这和《八佾》篇讨论音乐的思想如出一辙:《论语》中用“美”来指称声色之美,指声音、容貌带给人感官上的舒适愉悦,承认声色之美,但同时又认为这种声色之美是低级的,是低于内在思想和“善”的高度的。“声色之美”处于外在的、从属的地位。此外,《论语》中还用“美”来形容一些能带给人感官上愉悦舒适感的物品和事物,如,“美玉”(《子罕》),“美黻冕”(《泰伯》),“宗庙之美”(《子张》)等。   要之《论语》中在讨论音乐,容貌,服饰等用到了“美”字,这是一种在直观层面的、诉诸于人的生理感官意义上的使用,可以概括为“声色之美”。如果用形式和内容二分的角度来看,可以说是对形式的看重――无论是音乐还是人的容貌服饰装扮,在形式表面上给人愉悦舒适感,是“美”的,这值得肯定。   二   《论语》中除用美描述诉诸于人感官的声色之美,美还被用来表达其主张的政治观念和君子个人德行修养。   《学而》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邢?的解释,“先王治民之道,以此礼贵和美,礼节民心,乐和民声,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揖让而治天下者,礼乐之谓也,是先王之美道也。”④即“美”是礼和乐的平衡,就是对礼和乐尺度的合理度量,亦即“和”――美是礼乐之平衡而达到的和的状态。《礼记?中庸》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谓之和”;《贾子?道术》篇曰:“刚柔得适谓之和,反和为乖。”所以在此层面中和即为“美”。此外“美”被用来描述特定政治主张,这种本用于政治之道的“美”后衍出儒家主张的中和之美观念。如杨树达所言:“事之中节者谓之和,不独喜怒哀乐之发一事也。”⑤此外“美”还被用来形容君子个人的德行修养。此时其意大致相当于美德美行。如《颜渊》篇,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邢?正义:“君子之于人,嘉善而矜不能,又复仁恕,故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也。小人则嫉贤乐祸,而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故曰反是。”⑥可见此处的美即是美德,是儒家为读书人规定的君子人格标准。此外如《尧曰》篇,子张问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曰:“尊五美,摒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并进一步解释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为“五美”。其所说的“美”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