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高丽文宗时代众多宋人入仕高丽原因.docVIP

浅论高丽文宗时代众多宋人入仕高丽原因.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论高丽文宗时代众多宋人入仕高丽原因

浅论高丽文宗时代众多宋人入仕高丽原因   [摘要]高丽文宗时代,相当多的宋人到高丽入仕为官。这种现象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既有文宗的个人因素和宋人对高丽的特殊认识等主观原因,也有当时特定的国内外形势以及语言、航海条件等客观因素。   [关键词]高丽文宗 宋人入仕 原因分析   文宗王徽(1046-1083)是韩国高丽王朝著名的英主贤王,其统治下的高丽王朝进入了太祖王建建国以来的鼎盛时期。文宗十分崇慕宋朝先进的文化,在位期间大量吸收宋朝的文人、艺人到高丽入仕为官,以达到辅佐朝政和学习宋朝先进文化的目的,成为宋丽文化交流(人才交流)史上的一段美谈。   从《高丽史》和《高丽史节要》等史书的统计来看,文宗时代供职丽廷的宋人有名可考者达15人,是中国人入仕高丽王朝的一个高峰。这种现象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本文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探讨,不正之处,敬请专家教正。   一、文宗深慕华风与招贤纳仕   文宗是个极有抱负的国王,他不甘心向辽称臣却对宋朝的文化怀有无限向往。文宗时常诵令《华严经》,祈愿来世生在中国。《宋史?高丽传》云:“徽自言尝梦至中华,作诗纪其事。”对此,宋人叶梦得笔记《石林燕语》有更为详细与传神的记载:“徽一夕梦至京师(按:北宋京城汴京)观灯,若宣召然。遍呼国中尝至京师者问之,略皆梦中所见,自为诗《上元夜梦至汴京观灯》识之曰:“宿业因缘近契丹,一年朝贡几多般,忽蒙舜曰龙轮召,便侍尧天佛会观。灯焰似莲丹阙迥,丹华如水碧云寒,移身幸入华胥竟,可惜终宵漏滴残。”文宗对宋朝的爱慕由此可见一斑。   怀着一颗炙热的慕华之心,文宗十分渴望能够吸收与学习宋朝的先进文化,所以他在位期间非常鼓励宋朝文人及各种艺人来丽入仕为官,进而通过他们习得中华文化,并且希望他们为己所用,辅佐朝政。   如文宗六年(宋皇佑四年,公元1052年)六月,宋进士张廷来投,文宗很欣赏他,随即授其为秘书郎,并教曰:   魏之乐毅,翼彼燕玉;吴之陆机,归诸晋室。皆因遭际,式契一同。汝二谢名流,三张世袭,登俊造而飞价,晔儒雅而身。周游不羁,纵大夫之志;寅缘有素,臻君子之邦。既谐得士之昌,深慰思贤之竭。授汝文职,辅予朝纲。他山之石,谅符于我用;合浦之珠,休于言旋。预推肩一之心,终赞赝千之运。   文宗将宋人与乐毅、陆机及二谢三张等相提并论,足见其对宋朝文人的欣赏与重视,同时对其寄予厚望,希望其“符与我用,辅予朝纲”。纵观文宗时代,供职丽廷的宋朝仕子大多拥有才学或怀有一技之长,如当时宋人慎修有学识、且精医术,卢寅、陈渭、周沆等皆有文才或文艺,萧廷、萧鼎、叶盛等晓言律,张琬熟悉“三奇法六舍占”之术,而同为宋人的杨震自称举子却在高丽屡试不中最后被遣还回国。因此,与其说文宗看重宋人,更确切地说他看重的是宋人背后先进的宋朝文化。   二、文宗时代特殊的国内外形势   文宗在位期间,高丽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发展,海东一片繁华景象。据说文宗志略宏远,宽仁容众,躬勤节俭,进用贤才,爱民恤刑,崇学敬老,所以政治上较为清明,社会相对安定。经济上,社会生产迅速发展,农业丰收,国家富庶,当时仅开京一个仓库“左仓岁入米粟麦总十三万九千七百三十六石十三斗”。足见国家存粮之多。除了农业外,手工业、商业也得到很大发展,当时与宋朝的贸易往来亦十分频繁。时“大仓之粟,红腐相因,家给人足,富庶之治于斯为盛”,史称“文宗之治”。文化上,文宗完成了显宗以来持续了七十年的《大藏经》刻版工作,共计五千零四十八卷,此后文宗四子义天又刻《续藏经》四千余卷,这是高丽文化史上的一个壮举。此外,文宗时代,高丽的教育事业也取得较大发展。侍中崔冲创办私学“九斋学堂”,广收学徒,讲授乐“圣斋”等九个专门领域的儒学知识,时学徒众多,以至“填溢街巷”。除崔冲外,同时还有郑倍节等十一个儒臣也办起了类似的私学,史称“十二公徒”。由于文宗施政有方,他被视为高丽王朝历史上的英主贤王,就连宋朝政府也称其“治尚仁恕,为东夷良主”。   就国际形势而言,文宗时代宋辽处于“澶渊之盟”背景下的相对和平时期,这种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益于更好地发展国内,这点对高丽而言尤为明显。另外此时,自公元994年断交的宋丽关系又有了新的变化,文宗顶着辽国方面的压力恢复了与宋朝的交往。而此时的北宋王朝,“三冗”、“两积”十分严重。北宋仁宗朝大臣宋祁认为当时“州县之地不广于前,而官五倍于旧”,到嘉佑八年(1063年),官员冗滥,更是“十倍于国初”。国初“郡县之官少人除补,至有经五七年不替署者,或才罢去,便人见阙。……俸禄不辍,士人家无不自足”,而此时“人仕门多,得官者众”,官僚队伍极度膨胀,官吏守选、待阙时间大大延长,“至有得替守选一二年,又授官待阙一二年者”。众多中、小官员因“俸禄不继”而“鲜不穷窘”,“复于守选、待选之日衣食不足,求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