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视纪录片后配音乐与同期声运用.docVIP

浅谈电视纪录片后配音乐与同期声运用.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电视纪录片后配音乐与同期声运用

浅谈电视纪录片后配音乐与同期声运用   摘要:电视纪录片、专题片中,合理、巧妙运用后配音乐与同期声是创作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是充分调动观众听觉、发挥审美情趣、渲染环境气氛的重要元素。文章对此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电视纪录片;后配音乐;同期声   中图分类号:I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03-0125-02      电视音乐分为写实音乐与背景音乐二部分。写实音乐指画面中存在的声源,即音乐、主人公的唱歌、乐队演奏以及作为同期声来处理的音乐。而背景音乐指画面上不存在的,后期选配的现成音乐,也叫“后配音乐”。   音乐是人为加工创作的曲子,音响是人或物自然发出的声响,也称“现场音”,也叫“话内音”。纪实风格的片子,离不开现场声。声音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媒介,又是获得信息的主要来源,其作用主要表现在:      一、音乐、音响和同期声在电视节目中,对作品结构有“起承转合”的作用      2005年创作的《献给大山的爱》开头,当一群人行进在山间小道上时,运用长镜头记录他们边走、边唱《相逢是首歌》……   解说词谈到:2003年8月,参加首批“西部计划”志愿者行动的40名大学生志愿者,奔赴到了贵州省习水县的11个边远极贫困镇乡,开展为期1~2年的志愿服务。   运用带有歌唱的同期声做片子的开头,给观众以产生悬念和“先声夺人”的视听效果。      二、现场的同期声有渲染气氛、传达情绪、阐释画面的作用      《献给大山的爱》的中部,一群志愿者围着熊熊的篝火,共度中秋佳节时,当现场播放的CD音乐《相逢是首歌》响起时,大家手拉着手,情不自禁地随音乐的节奏唱起来。   解说:转眼到了中秋,共青团习水县委领导在慰问了其他乡镇的志愿者后,又来到官店镇,慰问在桃林乡、官店镇工作的志愿者。   今天,大家相聚就显得格外亲切,共同吃上亲手包的饺子,更是无比的快乐。   同期声:(主持人)接下来让我们掌声请出,我们的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者和我们官店中学的老师及同学,让我们一起……    (篝火中,大家在《相逢是首歌》中载歌载舞)   字幕:三个月后,杨廷江服务的官店中学搬进了新学校。   这里把CD音乐与志愿者现场演唱的同期声音进行混合,表达了志愿者甘于奉献、勇于吃苦、扎根山区的奉献精神。在混合的声响中,插入熊熊燃烧的画面,寓意青年人火热的情怀,这一段落即把当晚的活动推向高潮、也把整个片子推向高潮。   在创作纪录片时,力求根据主人公的特点、爱好,寻求原生态的山歌和现场演唱的音乐或乐曲。   2004年创作完成的作品《那山?那人》中,解说词谈到:月亮岩果园没有电,又远离家。燃堆篝火,拉起二胡,也许对于冯世富来说,是在大山里消除寂寞和孤独的唯一办法。   解说:《我的祖国》这首曲子,冯世富也记不清他究竟拉了多少次了。   同期声:冯四富在篝火边拉起二胡《我的祖国》:一条大河波浪宽……   在这一段落中,利用主人公喜爱拉二胡的特点,在月色茫茫中,在熊熊燃烧的篝火旁,与他朝夕相处的那条取名“野豹”的狗,是他忠实的“听众”。通过带有音乐的现场同期声的渲染,表达了主人公在大山中孤独寂寞的心境。      三、后配音乐是叙事、写意、传达感情的媒介      音乐是纪录片中最富有艺术性的元素,音乐、同期声(音响)、访谈、解说等声音,在纪录片里共同发挥着叙事、写意、传达感情的重要作用。当画面说明问题受到局限的时候,使用现场声、访谈、解说分别给予必要而有效的补充,也可揭示主题的深层次蕴含。   《那山?那人》中,解说谈到:在月亮岩果园独居的日子,冯世富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回到县城与家人做短暂的团聚。   妻子赵温容只好抽空来到月亮岩看看他,并送来些蔬菜和家中少有的腊肉。   到达月亮岩果园,既可以走小路,又可以划一段路程的船。可每次妻子进出月亮岩,冯世富都要划船接送她一程。   后配音乐(苏芮演唱的歌曲《牵手》):也许牵了你的手,前生不一定好走,也许有了伴的路,今生还要更忙碌。所以牵了手的手,来生还要一起走,所以有了伴的路,没有岁月可回头……   解说:每次进山,妻子赵温容都会帮助丈夫冯世富管护果园,慢慢地她不仅从中体会到丈夫的含辛茹苦,也加深了对丈夫的理解和关爱。   同期声(妻子赵温容):尽力而为嘛,我能够帮助他就尽量帮他,使他的果园早日成功。   在这一段落中,妻子从县城来到大山看望丈夫时,夫妻两划着小木船进山。在下船时,丈夫牵住妻子的手,背着生活用品上岸时,选用歌曲《牵手》来渲染,画面一直是长镜头跟拍、进屋的一段情节。后配音乐的运用,表达了夫妻相濡以沫、恩爱互助、不畏劳苦的深厚情意。   在纪录片中,音乐作为一种情绪和意境注入作品,既有主观音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