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重庆东溪古镇保护利用
浅谈重庆东溪古镇保护利用
摘 要:古镇是自给自足农业社会的自然经济的产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重庆綦江区东溪古镇,面临生态环境恶化、山路驿道废、口岸的水码头闭、贸易集散地位丧失、历史风貌残存、居住功能退化等诸多问题。在当前国家的西部大开发建设、重庆直辖、乡镇城市化的新农村建设的背景的下,更加快了大批古镇消失。作为一定区域社会文明载体的古镇,具有不可再生的特性,应予保护和传承,如今国内外已达成共识,保护古镇已刻不容缓,在社会和政府的干预下,重点保护的古镇,正按计划进行保护之中。
关键词:东溪;古镇;保护;利用
1 东溪古镇的状况
1.1 东溪古镇自然历史风貌:位于四川盆地东南边缘、贵州大娄山脉北端、重庆市南部,与贵州省习水县接壤。古镇是川、云、桂、黔的重要通道之一,亦是川黔要道的重要口岸,流经东溪??镇的綦江河直达长江,上溯黔境,陆路交通四通八达,使东溪镇成为一个商贸云集的繁华水码头。素有“川东第一山水古镇”美誉。东溪镇原名万寿场,东溪古镇在春秋战国时代属于“夜郎古国”地界,建场已经2200多年。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在此设立的丹溪县,唐太宗贞观十七年(644年)撤县为镇,因东丁河向东流入綦江河和綦江河自东而来,遂命名为“东溪镇”。镇内:十景、九市、八庙、七巷、六院、五桥、四街、三瀑、三宫、二碑、二石、一村;太平渡口、琵琶古寨、贞节牌坊、摩岩石刻、建筑物上的木刻浮雕。明清街区,民居分布在石板路旁。青石、戏楼、瓦台、溪流、梯田、农家,伴着青松绿树的点缀,古镇所处地域为漕谷地带,山水相间,山环水抱,两面是山,中间是河,“瀑布、山水、河流、浅滩、怪石、古树、小桥、人家”,淡雅清幽是古镇自然实景画面。
1.2 东溪古镇的社会经济状况
(1)社会的变迁,山道马帮运输的盐道和粮道早废,水运已早被公路运输代替,东溪古镇作为川黔要道,川、云、桂、黔的重要通道及商贸水码头的商贸云集的繁华场景,已定格在过去的历史长河中,现仅保留有地方行政组织镇的职能。
(2)城镇就业锐减,商业衰败,农业经济衰落,人口萎缩。但外来人员稀少,年青人外出务工普遍,人口大量外流,常住人口多为老、弱、病、残。
(3)古镇房屋建筑残破。古镇内的建筑、街道、商铺等等都自然风化严重,亟待维修;古镇的外环境也亟待防污排污的治理。东溪古镇当前大量的古建筑亟需维修和抢救性保护修缮。
(4)古镇呈现严重的功能性衰退,东溪古镇当前亟需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亟需确立新的经济支柱产业“旅游业”。如在无外力干预的情况下,古镇老街变新街,或变成新城镇式的水泥建筑物,将无法避免古镇历史文化的自然消失。
(5)古镇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古镇是我国一方地域的地脉和文脉载体,是民族的珍贵文化遗存,见证了当地社会变迁和民族发展。如古镇的消失了,此记载传承的地方文明也就随之中断。
2 如何保护好东溪古镇
2.1 保护东溪古镇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遗迹的有形物体。包括:山体、原野、土地、农田、花草、树木、河流、浅滩、怪石、瀑布、码头、建筑、房屋、小桥、古道、摩岩石刻、石碑、古镇老街的格局旧貌及整体布局等记载了古镇的文明实物。生态环境是古镇的山水风景和自然风貌,是古镇人文环境的物质基础,它与历史文化交融,共同构成了古镇的全貌,体现着古镇的和谐之美。
2.2 保护东溪古镇(依附于物或人)的非物质文化
(1)原著居民及其文化是古镇的灵魂。古镇淳朴的民风、闲适的生活节奏、简单的日常饮食起居、富乡土气息的生活用具、生产工具及手工艺品、热闹的节庆庙会等民风民俗,经过千百年的沉淀传承,又相对完整地保留着原汁原味的民间传统风俗、宗教信仰、价值取向、建筑理念、审美观念,移民会馆文化,最具地方和民间特色的语言、音乐、舞蹈、戏曲、绘画、木雕、编织工艺、手工作坊,以及装饰服饰、地方特产、风味饮食等都是要保护的古镇传统文化内容。政府要组织专业人员对古镇的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进行整理、记录、编志,还要抓紧对现存的非物质文化的传统技艺进行保护性的传授和寻找到新的传承人。
(2)古镇的抢救保护是一个严肃的课题,它既有理论问题,也有实践问题。为了更好地抢救和保护具有文化价值的古镇,政府要组织专业队伍,对其古镇的民俗或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整理、记录、编志的工作;民俗志带有记录古镇文化遗产的综合性质,可以全面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建筑住宅的分布;公共设施、街道商铺布局;镇内不同的社会组织(如经济组织、职业集团、宗教、宗族、氏族、家庭,镇规、家规等)区域内的政治经济的中心地位;镇的起源传说、重大事件等。古镇文化是一种时空文化的综合体,除如上一些内容外,古镇的民居、服饰、饮食、生产(包括农、林、牧、副、渔)、交通、集市贸易、家族制度、人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QB∕T 5775-2022 离子交换树脂再生剂 氯化钠.pdf
- 24秋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配湘教版)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 第1课时.pptx VIP
- 生命体征测量ppt(共69张PPT).ppt VIP
- 八年级地理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气候第一课时..ppt
- 欧姆龙PLC-CP1E的中文手册.pdf VIP
- (正式版)D-L∕T 1870-2018 电力系统网源协调技术规范.docx VIP
- 八年级地理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_气候第一课时.ppt VIP
-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次月考卷 1、3单元(江西专用)(原卷+解释)2025-2026学年 统编版.docx VIP
-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_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气候.ppt VIP
- 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气候.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