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羊城菊展设计传承与创新
浅谈羊城菊展设计传承与创新
摘要:羊城菊展具有多年历史,它在设计上的传承主要包括了中国文化元素的设计应用及菊花的传统技艺应用。但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在传承的基础上应结合新科技,汲取更多的时代和多元文化元素,才能丰富羊城菊展的设计主题和内容,推动羊城菊展不断向前发展。
关键词:菊展设计;传承与创新;广州;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15)03-0000-00
收稿日期:2015-05-28
修回日期:2015-06-03
Abstract: Guangzhou chrysanthemum show has a long history, the inheritance of it in design mainly includes the application of Chinese culture elements and traditional skill. However, the world develops fast, we have to learn and combine more about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ith the great inheritance. Only in this way, we can enrich the theme and content of Guangzhou chrysanthemum show and to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it.
Key words: Chrysanthemum Show Design;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Guangzhou;
1羊城菊展的发展历史
1.1 菊展的历史由来
菊花Chrysanthemum乃“花中四君子”之一,长久以来深受人们的喜爱。我国自古就有在重阳节赏菊、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东晋陶渊明写过关于菊花脍炙人口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自南宋开始,民间开始举办菊花会。而在明朝时期的岭南大地,艺菊风气已达鼎盛,菊会成为了当时民间的一大文化艺术盛事。每年菊会之时,文人雅客便邀约成行,或聚三五知己,酌酒赏菊,对菊吟咏。
1.2羊城菊展的前世今生
羊城菊展以弘扬岭南悠久而深厚的文化传统、传承菊花栽培技艺为宗旨,多年来一直深受市民喜爱。广州文化公园于1953年首次举办菊展,是与广州市建设局联合主办的[1]。首届菊展展出的菊花品种达100种,盆栽菊150个,展期为1个月。我市第一届菊展的成功举办,引起了热烈的社会反响。自1956年起,广州文化公园便开始自办展会。
上世纪80年代是菊展活动最鼎盛的时期。每年11月中旬恰逢一年一度秋风劲的季节里,羊城菊展都会如期绽放。文化公园、烈士陵园、越秀公园以及4个老城区,都会举行大型菊展。然而时至今日,由于各种原因,广州地区只剩下文化公园仍坚持着举办大型菊花展览。
2羊城菊展传统设计艺术传承
2.1传统中国文化元素在菊展设计中的应用
中国历史悠久,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景观创作离不开历史和传统,只有尊重地方文化,尊重人们的记忆,创作才有可能被认可[2]。中国文化元素的范畴相当广泛,包括传统建筑、著名自然景观、民族手工艺术、历史故事、文学小说和民间传说等。而在菊展中,我们也能经常亲身感受到这些元素的神韵。
在2005年的羊城菊会中,有以唐朝著名诗人元稹命名的景组“元稹赏菊”。《菊花》是元稹笔下广为流传的七言绝句:“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而景组的设计正是以诗入景,构造了诗中所呈现的意象:以茅屋造型为背景,屋外的篱笆环绕着遍地的菊丛,还有几组树菊点缀其间,还原了一幅恬淡祥和的田园人家景象。
在2014年以“羊城菊韵中华情”为主题的羊城菊展中,笔者设计的景组“菊满西关”(图1),以传统广州西关建筑的代表“镬耳墙”为设计元素,运用中国传统园林的框景景观设计手法,配合扎菊的传统工艺,以盆景菊、树菊等为点缀,营造出菊满西关的建筑文化氛围。
中国传统的吉祥纹样等各类图像符号也被广泛应用在菊展中。只要按一定的语法,将这些符号组织在一起,便可以通过符号的替换,构成一个又一个富有诗意的园林意象空间[3]。在2013年的羊城菊会,景组“黄花绣”(图2)以图案化符号的木棉花、荷花、菊花等造型设计,展示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广绣”的艺术韵味,营造出浓浓的中国风。
2.2菊花的传统技艺在菊展设计中的应用
2.2.1大立菊
大立菊的扎作是用竹片作支架,逐朵扎缚,整株的花朵数量可达数百乃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