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台风名称对比分析お.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海峡两岸台风名称对比分析お

海峡两岸台风名称对比分析お   摘 要:根据140个台风名称及其变更过程,对比2000年和2015年海峡两岸所使用的台风中文名称,发现2000年两岸台风名称有50%不一致。不一致的主因是台湾不采用意译,而大陆以意译居多。到2015年底,不一致率降到30%。其中前后变更的35个台风新名称,两岸一致率高达94%。一致率提高的主因是台湾接纳了意译的翻译原则。就台风名称来说,意译优于音译。   关键词:海峡两岸,台风名称,热带气旋   中图分类号:N04;P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3-8578.2016.02.003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Chinese Names of Typhoons Used in Both Sides of the Taiwan Straits//WANG Cunzhong   Abstract: Based on the names of 140 typhoons and their change processes, compared to the Chinese names of typhoons used by both sides of the Taiwan Straits in 2000 and 2015, we found that 50% of typhoons names used in 2000 are inconsistent. The main reason is that free translations are not adopted in Taiwan, but are mostly adopted in the mainland. By the end of 2015, the inconsistency rate dropped to 30%. There are 35 typhoons names changed during this period and 94% of the changed names were consistent between the two sides of the Taiwan Straits.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improvement of consistency is that the principle of free translation has been accepted by Taiwan area.   Keywords: cross strait, typhoon name, tropical cyclone   一 台风命名原则   台风,发生在西北太平洋和中国南海,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12级以上的热带气旋。中国在2000年以前,给台风的编号便是其名称,例如媒体报道“1999年3号台风在某地登陆……”。自2000年以后,人们从媒体上看到了如“龙王”“悟空”“玉兔”等很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台风名称,是由世界气象组织(WMO)台风委员会征集、审定后发布的,世界通用[1]。   不同国家和地区使用各自的台风命名规则,同一个台风可能有不同的名称,经常给国际交流带来困难。1997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在中国香港召开的ESCAP/WMO台风委员会(以下简称“台风委员会”)第30届会议决定,就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采用具有亚洲风格名称的建议展开研究,并指派台风研究协调小组(TRCG)研究执行的细节[1]。   因台风委员会各成员的文化??语言、宗教信仰不同,对台风名称的含义、发音等都很敏感,TRCG首先制定了以下台风命名原则[1]:   ①每个名字最长不超过9个字母;②容易发音;③在成员国或地区语言中没有不好的意义;④不会给各成员带来任何困难;⑤不是商业机构的名字;⑥所选取的名字要得到全体成员的认可。   此外,台风名在使用过程中,台风委员会中任何一个成员都可以提出更换任何一个台风名的动议,经台风委员会审议后进行更名。新名仍由提供原名的成员提出。   根据上述原则,由台风委员会的14个成员各提供10个名称,共140个名称,分成5列,构成热带气旋命名表,循环使用。中国大陆地区提供的10个名字以传说中的神灵为主,如“龙王”“海神”“风神”“电母”等,也有花鸟名称,如“杜鹃”“海燕”等。香港和澳门也是台风委员会的成员,各提供10个台风名。中国香港地区提供的10个名字以人名、地名为主,澳门地区则以动物、植物名称为主[1]。中国台湾地区不是台风委员会成员,没有提供台风名称,也没有参与台风的中文定名讨论,是海峡两岸台风中文名称至今不能完全一致的原因。   二 台风命名表的更替和两岸台风名称的对比   1998年

文档评论(0)

151****19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