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汉字形成与发展.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汉字形成与发展

浅谈汉字形成与发展   摘要:对中国文字起源演变进行简单的梳理,从文字的起源到书体的演进发展,文字和书法艺术建立起合理的规范,走向今天的异彩纷呈、气象万千。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不同时代、不同字体形成的原因、特征以及基本面貌,简单的归纳一下汉字这种中国人精神息息相关的书写工具、书写规则和书写技巧。   关键词:文字;形成;发展;书法   中图分类号:H12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0)19-0188-02      一、古典文献上对于文字起源的三种说法   从战国时代就开始了关于汉字起源的探讨。在古代关于汉字起源的传说,大致可以分为三种,即仓颉造字说、结绳说和起一成文说。   1.仓颉造字说   对于仓颉造字的传说也有不同的看法。《吕氏春秋》、《韩非子》认为文字是仓颉所造。《荀子?解蔽篇》说:“故好书者众矣,而非仓颉独传者一也。”从这里我们看到,荀子并不认为文字是仓颉所造,荀子认为他只是众多的文字创造和整理者之一。汉代的时候,文字起源的的说法趋于统一,仓颉“生而能书,及受河图录字,于是穷天地之便,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语羽,山川指掌而创文字,天为雨粟,鬼为夜哭,龙乃潜藏。”[1]这些传说反映了这个时期文字最早的创造者,整理者,传播者已经被圣化。反映了人们对文字的创造者的尊重和崇敬。   2.结绳说   《易经》、《说文解字》说在文字被创造出来之前,人们用结绳记事的方式来记录,但是文字最早的雏形是甲骨文,是卜辞。结绳记事的方式和甲骨文的方式是否存在联系,目前还没有考古学上的证实。但这文字起源结绳记事的说法也是文献典籍上的一种说法。   3.起一成文说   宋代的郑樵表达了另一种观点,他认为文字起源于“一”字的变化。角度不同可以成为“竖,撇,捺”等笔画,“一”在曲折的变化可以“折,勾”等笔画。这种简单的对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三生万物”的主观猜测显然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二、汉字的起源和发展   (一)甲骨文   就目前的考古发现来看,文字最早出现在商代的大量地下文献中,因为出土的文字大量记载在龟甲,兽骨上,人们称作为甲骨文。这不仅是文字的开始,而且也是书法的开始。商人尚鬼神,占卜是沟通人神之间的一种记录,是怀着巨大的虔诚和敬意的记录,占卜者必定将卜辞写的庄重美观,在大量的书写过程中积累了一些能使卜辞书写美观的规律和方法,从而创立了最早的书写法则。可以说,文字和书法同时诞生。诞生于商代的甲骨文。   在商代的甲骨文的书写中发展出不同风格,学者对甲骨文的发展进行过归类。基本梳理了年代和风格。我们沿用学者董作宾的看法把甲骨文的发展分为五个时期,第一期:盘庚、小辛、小乙、武丁时期。字形雄健古拙,布局开阔,粗犷奔放。第二期:祖庚、祖甲时期,字形秀美、明快、严谨。用笔、用刀从容沉静。第三期:禀辛、康丁时期,笔画草率,柔弱涣散。第四期:武乙、文丁时期,甲骨文百花齐放,一扫前萎靡之风。第五期:帝乙、帝辛时期,甲骨文走向全面成熟。其小字越细越精,大字深刻已气通钟鼎之文。)董作宾先生的五个时期的划分,也让我们看到书法从甲骨文到金文的书法风格上的延续。   (二)汉字的发展   1.金文   铸造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叫做金文。青铜器和卜辞一样是沟通祖先和神灵的礼器。主要是成篇的文章,也有一些字数较少的族徽文字。商周时期是我国青铜文明的全盛器期。出土了大量的带有铭文的青铜器,商代早期铭文的篇幅不长,商代晚期出现篇幅比较长的铭文,西周时期的铭文长而丰富。连春秋时期金文内容不如西周丰富。   商代前期与后期的书法艺术面貌多具毛笔的笔意。西周早起金文象形文字依然比较高,弯曲的线条很多。恭、懿以后,金文变化剧烈起来,线条化和平直化,使这个时期的金文在章法上显得纵横有序,结体平稳规范,用笔纯净,向着规整秀丽的方向发展。   2.篆书   大篆是甲骨文,金文,籀文,统一前的六国文字的泛称,是金文的线条化和规范化的结果,从金文开始脱离了象形文字,基本奠定了后来汉字的面貌,大篆继承金文而来,是相对于小篆的的说法,《石鼓文》是大篆的代表。小篆是在大篆基础上加以省改的一种新的规范性文字,对于文字的演进,小篆是古文字的终结。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统一了六国的文字,“书同文”就是规范一种小篆书体,向着更简洁有序的发展。但是字数却增加多了。文字有点变化,第一,去掉一些战国时期一些复杂生僻的偏旁结构。第二,固定偏旁数量和位置关系,加强偏旁的独立性、规范性和造型上的对称性。秦代书体以小篆为主并参杂着新兴的隶书的影响。   3.隶书   隶书作为篆书的草体,其实在战国时期就开始萌芽,在秦代迅猛发展。规范性书体小篆书写速度慢,均匀原转的线条逐渐变得平直,早期隶书是在这一时期书写者在繁重的书写过程中,省简了篆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