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淄博传统民居中建筑材料与装饰艺术研究
淄博传统民居中建筑材料与装饰艺术研究
摘 要:位于淄川地区的渭一村受附近渭头河窑厂的影响,将陶瓷产业衍生出的陶辅材料运用到附近民居的建造中,形成了极具建筑美学的建筑装饰纹样。文章对这种建材和装饰纹样进行了研究与赏析,论述了它的传承价值,并提出保护和开发的设想。
关键词:传统民居;陶辅材料;建筑美学;价值;保护开发
中图分类号:TB4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672-7053(2017)08-0095-02
Abstract:a village located in the Zichuan area affected by the head of the river near the Wei Wei kilns, ceramic industry will be derived from the Tao Fu materials used to build the nearby houses in the architectural decorative patterns very architectural aesthetics. This article studies and appreciates this decorative pattern, discusses its inheritance value and puts forward the idea of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Key Words:traditional dwellings; pottery and porcelain materials; architectural aesthetics; valu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淄川?^渭一村位于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具有悠久历史的渭头河窑址坐落于淄川区龙泉镇渭一村内,它是清代中叶至20世纪80年代鲁中、鲁北地区一处重要的瓷器生产中心,是山东地区民族手工业和陶瓷烧制造业的活化石。陶瓷产业不仅支撑了当地的经济发展,还对渭一村的传统民居建造形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渭一村的历史和现状
宋代有先民在般河源头定居,约于元代形成村庄。起初称为头河村,亦称峪头河村,清末以谐音改称渭头河村。渭头河村后划分为渭一村和渭二村。该村地处丘陵地带,境内蕴藏丰富的石灰石、煤炭、陶土等。发展陶瓷业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清康熙元年,渭头河窑达数十座,产品销周围数县。建国前,村民多数从事制陶业。自1956年起,先后办起石灰窑、砖窑、烟筒窑等。建国初,渭头河一带有顺河、德圣、三亩园、新生、福兴、西信等20余家窑厂,有瓮(缸)窑、碗窑、盆窑50余座。
受当地数百年发达的陶瓷产业影响,渭一村将窑址内废弃的陶辅材料使用在民居的建造中,形成了独具地域特色的民居建筑形式。这种建筑营造形式的产生不仅是当地陶瓷文化与建筑文化的融合和沉淀,还展现了当时陶瓷产业繁荣发展的盛况。这一遗留下来的民居建筑样式应作为建筑文化遗产引起足够的重视和保护。
2渭一村传统民居建筑材料综述
根据建筑的材料的性质可以将渭一村传统民居分为两大类:一类为民居中的常规原料,主要为传统建筑材料,指砌筑墙面的的灰砖和用于屋顶的黑瓦、砌筑墙基的青石以及用于梁、柱、檩等构件的木材;另一类是当地陶瓷产业下产生的陶辅材料。用于墙体构筑的匣钵、墙面保护和装饰的黄板以及建筑室内地面铺装的窑碛。这两种材料的交织使用,使陶瓷文化和建筑文化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具有建筑美学的民居样式。
2.1陶辅材料――匣钵
渭一村传统民居中使用最广泛的建筑材料是匣钵 ,它被当地人称之为“笼盆”。明清时期淄川渭头河窑的陶瓷产业空前繁荣,大量的陶瓷废物和垃圾同时产生。匣钵就是其中的一种,它是在烧窑前做好的一种放置陶胚的容器,这种物品的外观形似罐状陶器,是由一定比例的青土和黄土烧制而成。陶胚在烧制过程中会被燃烧时产生气体和灰尘所侵蚀,为了避免因这种接触而造成陶胚的污损与缺陷,需要将陶胚装进匣钵里烧制。而为了保护陶胚的匣钵在使用过几次以后就会成为工业废料。匣钵的材质结实坚固,承压能力强又耐腐蚀、耐火性较好,因此这种陶辅材料被广泛的使用在传统民居建造中[1]。它既可以作为一种承重结构又能够起到一种装饰构件的作用。区别于单一的传统建筑材料,陶辅材料的融合使用,使的这种特殊的民居建筑形式具有浓厚的陶瓷文化色彩。
2.2陶辅材料――黄板、窑碛
黄板、窑碛为陶瓷产业发展过程的另外两种衍生物。窑碛实际上是将陶土作为原材料经过高温烧制而成的,它能够承受窑炉近千度的高温,并保证窑炉内的温度恒定。将烧制而成窑碛砌筑成窑炉,能够烧制出品质更加精良的陶瓷产品。由于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