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王船山论法治原则
王船山论法治原则
摘要:船山作为明清之际重要启蒙思想家,理论成就是多方面的,具有近代性质的法治思想就是其中突出的一个方面。船山法治思想成绩斐然,其中之一就是对于法治原?t的探讨颇有新意,船山认为法治有三大原?t:“原情定罪,而罪有等差”――以犯罪客观事实定刑的原?t;“罪者,因其恶而为之等”――罪刑相应的量刑原?t;“以刑治而期于无刑”――旨在消除犯罪现象的刑罚原?t。
关键词:王船山:法治;原则
中图分类号:B2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87(2010)04-0009-03
王船山作为明清之际重要启蒙思想家,理论成就是多方面的,具有近代性质的法治思想就是其中突出的一个方面。船山法治思想成绩斐然,主要表现为“白天子始而天下咸受裁焉”――法律具有普遍约束性的法治思想;“法善以待人,则人之失者鲜矣”――强调良法对于政治权威的制约的法治思想:“刑尤详于贵,礼必逮于下”――重在防范政治权威侵犯人民权利的法治思想;“为复肉刑之议者,其无后乎”――批判肉刑、否定死刑的人道主义法治思想;“置天子于有无之外”――“虚君共和”、“法律至上”的近代法治思想等等,所有这些笔者将另外撰文阐述,本文仅仅探讨船山关于法治原则的思想。
船山对于法治的运作程序有一套自己的设计。他说:
人君所恃以饬吏治、恤民隐者,法而已矣。法者,天子操之,持宪大臣裁之,分理之牧帅奉若而守之。牧帅听于大臣,大臣听于天子,纲也;天于咨之大臣,大臣任之牧帅,纪也。天子之职,唯慎选大臣而与之简择牧帅。既得其人而任以郡邑之治矣,则刑赏予夺一听大臣。所访于牧帅者,实考其淑慝功罪而决行之。
船山首先强调法的重要性,是人君“伤吏治、恤民隐”的主要工具。法的运作程序主要涉及天子、持宪大臣、分理之牧帅三方,他们各施其职:天子操之,持宪大臣裁之,分理之牧帅奉若而守之。理想的法治运作程序应是纲纪二维,纲的运作方向是:牧帅→大臣→天子,天于是法治的最后的决策者;纪的运作方向是:天子→大臣→牧帅,牧帅是法治的最后执行者。即形成一种在牧帅、大臣、天子三者之间,以大臣为中介的双向互动的运作程序。船山这一思想有权力的制约与平衡的思想萌芽,
船山认为法治不仅需要一定的运作程序,而且必须在一定的原则下进行才能达到其预定的效果。船山认为法治要良好地运作,关键在于执法者应遵循“平情以审法,持法以立断”的执法原则:
然则为相臣者,不能平情以审法,持法以立断,徒挟恶恶之心,大声疾呼,?颜奋袂,与小人争邪正,以白祸而祸国也有余。好恶赏罚,治乱之枢机,持之一念,岂易易哉!
船山指出法治是人类偏执之情的对立面,法治的执法原则应是“平情以审法,持法以立断”。情者,实也,也就是事情的本来面目,事情的真实情况,“平情以审法”,就是以事实为依据:”持法以立断”:就是以法律为准绳。这一妇孺皆知的现代执法原则其实早已为船山所揭示。如何做到“平情以审法,持法以立断”呢?
一、“原情定罪,而罪有等差”――以犯罪客观事实定刑的原则
首先,船山反对主观臆测,提出以犯罪客观事实来定刑的观点。《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二唐德宗贞元元年载李怀光、李希烈叛乱,但情节有异,德宗皆想赦免之,船山对此评论道:
原情定罪,而罪有等差;饬法明伦,而法有轻重。委之鬼诛,则神所弗佑;待之人祸,则众难方与。怀光可赦,希烈必不可容。法之所垂,情之所衷,道之所定,抑即势之所审:而四海之观瞻,将来之事变,皆于此焉决也。
同时要区分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
《书》曰:“刑故无小,赦过无大。”故与过之分,岂徒幕外弯弓不知幕中有人而死于射之谓乎?横逆相加,操杀己之心以来,而幸胜以免于推刃,究其所以激成而迫于势者,亦过之类也;猝然之忿怒,强弱殊于形体,要害不知规避,不幸而成乎杀者,亦过之类也。一王悬法于上,而不开以减死之科;刑官消息于心,而尽其情理之别。则果于杀人者,从刑故之条:而不幸杀人者,慎赦过之典。
在此,船山强调要区分故意犯罪(故)和过失犯罪(过),认为刑官要尽“情理之别”,做到“果于杀人者,从刑故之条;而不幸杀人者,慎赦过之典”。这是符合现代刑罚的精神的。黑格尔在其名著《历史哲学》中曾经批评中国的刑罚未能区分无意和有意的分别:“讲到责任问题,一桩蓄意的活动和无心的偶然事件是不加分别的:因为中国人把偶然的事件和蓄意的活动认为同样严重。无意误杀他人,须处死刑。”旧但是,王船山显然不属于黑格尔批评的对象。
二、“罪者,因其恶而为之等”――罪刑相应的置刑原则
船山主张罪刑相应:“罪者,因其恶而为之等也,而恶与罪亦有异焉。故先王之制刑,恶与罪有不相值者,其恶甚而不可以当辜,其未甚而不可以曲宥,酌之理,参之分,垂诸万世而可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