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现实主义解读罗斯福南亚政策.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用现实主义解读罗斯福南亚政策

用现实主义解读罗斯福南亚政策   [摘要]二战爆发后,美国开始插手南亚事务,约翰逊使团赴印、菲利普斯使团赴印以及孟加拉饥荒中美国的漠然处理,呈现出了罗斯福南亚政策由积极参与到犹豫徘徊中收缩尺度,再到低调淡出的外交轨迹和现实主义的外交逻辑。   [关键词]罗斯福,美国对南亚的政策,现实主义   [中图分类号]K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7―6241(2009)16-0059―06      20世纪30年代,美国忙于解决国内经济危机,外交上实行孤立主义,和南亚次大陆几乎没有什么联系。日本在远东侵略范围的扩大,逐渐威胁到美国的利益。至珍珠港事件爆发前后,美国彻底放弃了中立立场,南亚次大陆特有的战略价值开始进入美国的视野。但是,从约翰逊使团出使印度,到菲利普斯使团的无功而返,再到美国对孟加拉饥荒的冷淡处理,罗斯福的南亚政策呈现出从积极参与到漠然淡出的发展轨迹。以往对美国南亚政策的研究多着眼于美英特殊关系及罗斯福非殖民化的倾向,认为罗斯福的非殖民化政策属于美国传统外交中的理想主义,在南亚实践中的倒退是对现实主义的一种屈服。纵观罗斯福的南亚政策,笔者认为其自始至终都是现实主义,是现实主义原则和外交逻辑的充分体现。      一、美国在南亚次大陆的利益      现实主义外交强调“以权力限定国家利益、以国家利益确定对外政策目标”,强调“现存力量和趋势的不可抗力,并坚持认为最明智的选择是接受,并使自己适应这些力量和趋势”。要搞清楚罗斯福南亚政策的实质,必须清楚美国在南亚次大陆的利益。这是解读其外交行为的原点。   1,南亚次大陆的战略地位   20世纪30年代,日本的侵略欲望不断膨胀。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美国在华盛顿会议上精心打造的平衡被彻底打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后,日本与德国遥相呼应,欲霸亚洲,侵略扩张已切入到美英在太平洋以东到南亚次大陆的经济圈,甚至美国在美洲的霸权也面临日本的挑战。美日矛盾不断激化。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美国顺理成章地卷入了战争。为了全面遏制日本的侵略扩张,作为英联邦重要组成部分的印度以其巨大的战争潜力和地缘优势被美国所关注,成为美国牵制日本的重要砝码。   印度具备巨大的战争潜在权力。“潜在权力”是一国用来“构筑军事权力的社会经济要素”,主要包含人口规模、资源财富等内容。印度拥有3.8亿人口,有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的30亿吨铁矿石的储藏量,有至少360亿吨煤、大量锰、矾、铬、铜、镁、钨及潜在的270亿马力水力电气资源。印度的人力资源可以为英帝国提供一支庞大的军队后备力量,这在反法西斯战争中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确定因素。以至于在印度独立后,英国内阁防务委员会仍然惋惜印度的这一潜在价值:“这是我们军事潜力中的一个确定因素。对英国来说,印度是唯一的英国可以赖以支持在远东的大规模行动的基地。”   印度独有的地缘政治优势也十分重要。国内外许多学者认为,自拿破仑以来几百年的大国霸权角逐都是以控制印度洋为重要目标。而印度约有1600公里的土地伸入到印度洋,在“世界上最繁忙的印度洋航线”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在大陆上,印度的东北和西部又分别与中国和伊朗相连,中国是远东地区的主要战场,伊朗则是重要的石油产区,这更凸现了印度的地缘战略价值。所以,印度在二战期间成为盟军重要的军事基地和战争通道,美英军队和大量的军事物资在这里集结,通过海路或陆路分散于太平洋、欧洲和非洲战场,印度成为事关盟军各个战场的重要基地。当然,如此重要的印度也同样是日本征服的一个重要目标。一旦日本控制了这里,势必对美英“全部战争计划造成无法计量的后果,包括加尔各答的丢失和通过缅甸与中国的全部联系的断绝”,而日本在控制印度后势力必将伸展到西印度洋,其结局将是“我们(英美)在中东全部地位的崩溃。这不仅是由于我们(美英)到中东和印度的航线截断,还由于阿巴丹(伊朗)的石油供应线路被阻断,无石油我们就不能维持我们(美英)在印度洋地区的海上和陆地的地位”。因此,英美决不能失去印度,否则那必将是噩梦式的崩溃。   2,美英的零和逻辑   印度这颗英王王冠上最耀眼的宝石也同样刺激着美国的眼球,所以在印度问题上,同盟内部正在走向世界主义的美国和传统殖民霸主英国之间也必然存在着权力的博弈。   美国与英国结盟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打败德、日两个法西斯势力,并在此基础上重新创造欧洲和亚洲的均势,所以只要德、意、日法西斯没有被击败,同盟就必须维持,这是同盟的底线。而在该底线的基础上,美国追求的是德国失败后欧洲均势的重建,所以美国绝不希望英国在德国的废墟上重现昔日辉煌。从长远的战略来看,美国要实现其终极目标,即成为霸主、成为体系中的唯一大国,也必然要求大量权力从英国转移到美国手中,正如当时美国著名的驻外记者卡尔。冯维冈所说:“大英帝国已经成为历史了…

文档评论(0)

151****19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