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剧生存现状及其在源生地传承思考.docVIP

潮剧生存现状及其在源生地传承思考.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潮剧生存现状及其在源生地传承思考

潮剧生存现状及其在源生地传承思考   【摘 要】潮剧是广东粤东的地方戏曲,作为粤东地方文化的代表,其经历过辉煌也正在经历考验,它能否找到符合时代潮流的准确定位,实现自我蜕变,关于潮剧在其发源地的传承,我们又该作出怎样的努力,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潮剧;现状;传承;思考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5-0042-02   广东潮剧是我国最古老的地方戏种之一,是广东三大剧种之一,具有鲜明的岭南文化特色。在其主要流传地――广东潮汕地区,潮剧不仅是一种地方艺术,更是侨乡连接海外侨胞血缘亲情的重要桥梁。这样一种象征侨乡同胞心系家乡的精神纽带,在科技信息现代化和高度发达的今天,并没有失去它的光彩,反而发出其熠熠光辉。   一、辉煌的历史   潮剧有过辉煌的历史和艺术高峰期,对广东乃至全国戏剧艺术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打造了一批优秀剧目和演员,带动了戏剧市场的发展。比如被誉为“百花潮中的三块宝石”的《辩本》《扫窗会》《闹钗》;获得中国曹禺戏剧奖剧本奖的《葫芦庙》;以及一大批闻名海内外的表演艺术家,如姚璇秋(曾获1989年首届“中国金唱片奖”),方展荣(第七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奖),郑健英等;据不完全统计,上世纪九十年代,散落在潮汕地区的潮剧团体,大大小小有上百多个,其中以广东潮剧院(一团、二团、三团)最为观众熟知,还有许多诸如汕头经济特区潮剧团、潮阳潮剧团,潮州潮剧团等以行政市命名的团体,一些县区所属的剧团和一些职业剧团,加上许多散落在世界各地的潮剧团体,潮剧一度发展鼎盛。   二、体现的人文价值   (一)潮剧与潮州歌册的关系   潮汕地处粤东沿海地段,地少人多。勤劳务实、胆大心细是潮汕人的性格特点,精细是潮汕文化的精髓。潮剧融合了当地人的特点和艺术审美,潮剧中的唱词大多经过精工雕琢,最能体现精细的特点,例如潮剧《苏六娘》中“儿比莲子心更苦,母比青梅泪更酸。”“纸未沾墨先沾泪,佳期未到到死期。”“桃花一去无消息,数尽更筹断尽肠。”用词精准,语言押韵,描写情感之细腻,令听者动容。   研究表明,潮剧唱词与另一传统艺术――潮州歌册有同胞文化的特征。潮州歌册又名府城歌,是潮汕人最熟知、流传最为广泛的一种曲艺文娱形式,虽称歌,却无旋律,只有押韵的词句,内容多为教化人心、宣扬为人处世道理的内容。潮州歌册在民间流传甚广,尤其是在家务农的妇女,由于旧时潮汕妇女大多文化程度较低,故歌册是教化妇女恪守妇道、相夫教子的行为依据。   仔细研究可以发现两者的艺术形式、风格十分相似。潮剧《苏六娘》中的唱词“吕浦返来月弄影,四边寂静无人行。桃花先报春消息,一半欢喜一半惊。”与歌册中的“月色微微照金星,忽听城楼返二更。凄风冷冷透入骨,注定今夜丧阴坑。”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除了唱词,潮剧的大多数选材也与潮州歌册内容有异曲同工之处,潮剧剧目多是些颂扬忠义正直、人间正道的内容,如《包公铡侄》《汉文皇后》等,这些内容从侧面反映了潮汕人民传统、正直的价值观。   (二)潮剧是南戏乃至中国地方戏研究的一个活体   潮剧历史悠久,是中国最古老的地方戏种之一,属袁明南戏的一支,为明代南戏五大声腔之一,后吸收了戈阳、昆曲、皮黄、梆子戏的特长,结合潮州音乐等而成。关于潮剧和南戏的关系,比较有名的著作有:萧遥天先生的《潮剧戏剧音乐志》(1957年),日本田仲一成的《潮剧在南戏中的地位》等,多有关两者关系的论述可供查证,在此不做赘述。   潮汕地区民风古朴,当地民俗保存得十分完好,潮剧是为数不多保护得较为完整的地方戏种之一。研究南戏和地方戏曲艺术,潮剧无疑是绝佳的对象,无论是戏剧语言研究、社会历史学价值,还是音乐价值,都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   三、生存现状   随着人们娱乐生活的多样化,电视、互联网文化的普及,流行音乐文化和KTV文化的影响,潮剧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作为市场的主要消费群体的中青年们,有了多样性的娱乐选择空间,潮剧这一传统文化正日渐成为名副其实的“老年戏”和“广场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场地不固定,优质观众流失,沦为“广场戏”   城市剧场的消亡,是众多地方戏剧最致命的打击,群众娱乐的多元化逐渐导致城市剧场的落没。潮剧经营团体只好另觅它路。在潮汕地区,潮剧还有一个别称,曰“广场戏”,这个称谓来源于潮汕地区常年有祭神活动,以村和寨为单位开展。游神赛会的活动一年中不间断,当地人爱以戏酬神,各种潮剧团体就在各村寨的酬神祭祀活动中巡演,农村一般没有固定戏院,演出场地多为露天广场或田埕搭建的临时戏台,故有“广场戏”的叫法。   “广场戏”的存在和盛传具有必然性,既是刚需,也是剧团自身恶劣的生存状态决定的。“广场戏”的盛行,造就了一小批忠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