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东周时期城市发展特点.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略论东周时期城市发展特点

略论东周时期城市发展特点   【摘 要】东周时期是我国城市发展史上深刻变革的重要时期,西周以来的“营国制度”在面对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制度的剧变时成为过去。城市的发展在规模上突破西周宗法等级制度的制约,形态上棋盘式布局格局和城郭制度初步形成,在全国范围内开始了城市发展变革的狂潮,在形制、功能、文化等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而奠定了秦汉以后都城发展的基本格局   【关键词】营国制度;诸侯;城郭制;经济职能   一、城市的概念及东周以前城市发展状况   (一)城市的产生与其概念的判明   城市的产生是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逐渐出现的,亦是随其逐步走向成熟的。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突破氏族村落,广泛动员社会力量,集中权力、聚集财富的产物。考古发掘资料证明,我国在新石器时代庙底沟二期文化时期即氏族社会末期就出现了古城。目前考古学界判明是否为城市,很大程度上是以聚落周围是否有城垣为准的。一种意见认为,既然是城市,就会有城垣来达到分割空间和控制与防御的目的。一种意见认为,根据史前遗址的壕沟,能说明它已经达到了和城垣相同的目的。徐萍芳先生对此给出了一个相对科学的论述,城市的判明在于其主体建筑的功能和布局即城市担任的政治、军事、经济功能才是判明标准的核心因素。   (二)东周以前时期城市的发展状况   根据考古学材料,我国先秦时期城址的分期主要为仰韶晚期到龙山时期的肇始期、夏商西周时期的确立期、春秋战国时期的转型期。中国古代城市的主要特点是政治性以及军事性,文献中“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记载,也与先秦城址的特点相吻合。《礼记?礼运》云“城郭沟池以为固”,认为城市是从夏代开始。近年来考古工作者对城址的发掘和研究,说明作为统治中心的城市萌芽于原始社会后期,形成于二里头文化时期。城市起源于邑,史书记载“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作为政治、军事统治中心的城市,在夏商西周时期城址的性质、规模、功能等变化不大,因此我们分析和阐述古代城市的性质、布局和功能,应重点着眼于东周时期的转型期。   二、东周时期城市的特质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是为东周。整个东周时期,政治上列国分立,军事上相互兼并战争。在剧大的变革中,城市大量兴起,其功能与性质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周室的“营国制度”随着这些变革也渐渐地成为了过去,并且在考古学材料上有着深刻地反映。   (一)城市遗址的考古学分析   东周时期的城址目前发现不下400座,其城址的规模相差悬殊,结构也不尽相同。这些都表示着这一时期城市功能与性质的差异。以性质来划分,可将这些城址分为列国都城遗址和一般城市遗址。   1、国都城遗址   目前考古发掘的东周列国都城址主要有新郑郑韩故城、齐临淄古城、山西侯马晋都、陕西凤翔雍城、湖北荆州郢都纪南城、河北邯郸故城、易县燕下都、陕西秦都咸阳、安徽寿县楚都寿春城、山东曲阜鲁都等城址。面积都较大,绝大部分都有城郭之分。下面列举具有代表性的城址,并简要的叙述考古材料和分析情况。齐临淄古城(图1)。故城由大城和小城两个部分组成,小城为内城,大城为外郭。城在郭城的西南方,郭城居于东北方。东墙因沿淄河修筑,故曲折不齐,南北城外有护城壕。据发掘得知,两城城垣都属于东周时期,小城是宫殿区所在,其北部分布有大型夯土基址,俗称“桓公台”。小城内东西部有冶铁作坊遗址、南部有铸币作坊遗址。大城的东北部、中部都发现了冶铁、铸铜、制陶等手工业遗址,应该属于手工业集聚区。   2、一般城市遗址   这类城址比较多,多为小诸侯国的国都,于兼并战争中,或被毁灭或被吞并,有些甚至成为后来秦汉郡县制的一部分。考古资料表明,这种小规模的一般性城址数量为100余座。主要有襄汾赵康晋城、上蔡蔡国故城、灵寿中山城、山东滕州薛都、云梦楚王城等。我们依然运用城址个案进行介绍和分析。   山东滕州薛都(图2)。薛国故城分外城和内城两部分。形制特点为:一是大城内套一小城,二是大城小城东西独立,分庭抗礼。外城平面呈不规则方形,城墙逶迤起伏。此城形成于战国时期.居住遗址9处,制陶,冶铁,冶铜,制骨怍坊10余处.内城在大城的东南隅,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内城即西周、春秋的薛城。   (二)城址形态的综合分析   从平面形制上看,上述城址大多呈长方形或者方形,相对较为规整,有明确的方位意识。城址一般建造于沿河的高地或者平原地带,总体设计因地制宜。虽然在功能分区、结构、规模上都有着很大的差异,但是布局格式都是随着城市的发展而不断的扩大,大多都是具有双重城郭性质的“两城制”。这一时期的城市特征既有共性也有区别。一、大多数城址的形制较为规范。二、城市规模都比以前大幅增大,远超过营国制度所规定的礼制规模。三、城郭在使用功能上有了明确的分工,内城称为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