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祛蔽求真 让评价持守教育正道
祛蔽求真 让评价持守教育正道
2013年6月,教育部出台了《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该文件涵盖重要意义、总体要求、体系建立、机制保障、组织实施等五个主要板块,内容涉及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指标体系的建立、评价标准的健全、评价策略的改进、评价结果的运用、相关改革的跟进、专业能力的提升、专业经费的确保、组织领导的强化、工作机制的完善、宣传引导的加强等13项具体内容。从以上文本框架的分析及内容的粗略解构,足见《意见》对评价改革问题规划得相当周密,相当明白,相当有指导性,相当有操作性。
然而,我们想坦言:完美的文本,只是理想的蓝图,不能等同于圆满的现实;面对完美的文本,自然也只能是油然而生美好的憧憬,绝无任何理由享受最终的欣喜。我们从走上讲台第一天起就“跌进”应试“洪流”,时至今日,回望过去的每个教育日子,关于减轻学业负担、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呼声,虽然忽起忽伏却是从未间断,有关教育质量评价的政策法规或条文条款是层出不穷,如“紧箍咒”般念个不停,但仍未促使教育面貌发生令人满意的实质性改变。这岂非咄咄怪事?为此我们沉思,我们默想,总觉得:科学的教育评价,所以常常止于完美的文本,未能直抵教育的行为,从而改变教育的现实,是因为评价行为存在“悬浮”和“虚假”现象――所谓“悬浮”,就是评价过程总如蜻蜓点水,只是留于表面,不想触及深处;所谓“虚假”,就是评价结论总好报喜藏忧,只爱铺陈成绩,不愿揭开问题。这样的评价,虽然主评方面和受评方面皆大欢喜,却严重“遮蔽”了教育的“真情”,导致教育中的诸多问题逐步成为顽症,甚至成为一个校园中变态的“文化”。有鉴于此,我们以为,教育质量评价必须毫不犹豫地“祛蔽求真”,坚持与恪守“教育正道”引领教育朝着健康方向发展。
一、评价,亟待祛“蔽”
祛蔽,就是祛除遮蔽,以澄明事实,洞见真相。长期以来,教育评价遮蔽了现实教育中的诸多弊端、诸多缺陷,客观上怂恿和放任了作为组织形态教育主体的学校及个人形态教育主体的教师在教育中发生的教育过失和教育错误,日久天长,积习成癖,直至教育的本真价值发生严重偏移和失落还不以为意,更不以为忧,导致教育在背离正道的歧途上愈走愈远。因而,为评价祛蔽已是刻不容缓。据我们的经验,遮蔽教育“真情”的评价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种:
1. “人情化”评价现象。人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情是人性的表现。人性,有两面性,积极方面就是它有自觉的理性约束,表现为对客观规律、秩序和原则的追求和遵循;消极方面就是它有自由的感性扩张,表现为对主观情绪、趣味和欲望的迁就。人情,作为人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融洽人际关系、增进社会凝聚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如若人情发生扩张乃至泛滥,逾越了自己的边界,“侵入”由理性主导和公共规则制约的领域,那么社会便会脱离基本轨道,陷于无序运行的窘境。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个“人治”的国度,人情在管理中总是隐而不退,总在紧要关头突然现身,干预管理的运行,损害法律的严正,让人始料未及,甚至措手不及。我们熟知的所谓“权大于法”、“脸大于印”,就是中国司法与管理领域中人情扩张和泛滥的真实写照。教育评价也存在“人情化”现象,其表现通常有三种情形:一是“事先知会”,二是“事中关照”,三是“事后高估”。所谓“事先知会”,就是在实施评价行动前,施行评价者将不宜公开的信息告知接受评价者,比如确定为暗访行动的,却私下通知某些学校;确定各校全面迎检的,却私下透露免检学校。所谓“事中关照”,就是在实施评价过程中,“心慈手软”,留情留面,比如将教师访谈、学生问卷的人员确定权交给校方,甚至直接让校方进行访谈或问卷,严重影响真实教育信息的获取。所谓“事后高估”,就是在实施评价结束后,形成评价报告时,“扬长”有过,“揭短”不足,比如据我们所知的评估、督导报告之类,大多是写成绩满话满说,写问题却是不痛不痒敷衍几句。
2. “概念化”评价现象。“概念化”,是个多义的概念,在文学理论中,是指在创作过程中脱离生活实际,按某种先验的观念和预设的模式去刻画人物形象、组织矛盾冲突、陈述情节发展的不良创作倾向。很明显,这里的“概念化”是一种教条主义和主观主义的思想方法。从哲学视角看,“概念化”的实质就是以静止的目光看待运动着的事物,把不断变化和发展着的人和事物定格在原有的认识框架中,面对其实不再是原状的人或事物,懒得深究细察,凭借“过去式”的认识,想当然地判断其现状。毫无疑问,“概念化”的思维方式,违背了事物的本来面目,无论是用于处事还是用于待人,都容易犯错误,因而都应毫不犹豫地予以杜绝。教育评价中,也存在“概念化”倾向,即评价者喜欢依凭自己以往曾经有过的“公事”接触或“私人”交往所了解的情况,或所产生的印象,甚至只是依凭自己以往从媒体、从他人、从道听途说所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