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网络谣言特征影响及应对策略探究
网络谣言特征影响及应对策略探究
摘 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谣言对民众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以微博谣言为例,结合近年来的谣言实例分析谣言对社会的消极影响:影响民众生活,影响相关当事人及政府形象,以及影响人口的就业及流动;积极影响:发挥探测器的功能,充当减压阀和发挥聚合器的功能。据此,提出应对谣言的策略和机制:加强预警和研判,提升政府公信力,鼓励多方参与,培养网民的理性精神和社会知识,以及加强大众媒介的监管作用。
关键词:网络谣言;特征;影响;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C9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25-0185-03
一、网络谣言的定义及特征
(一)定义
对于网络谣言的定义,卡普费雷引入“官方的判断”,强调谣言还应该包括信息的官方否认,即社会中出现和传播未经官方公开证实或已被官方否认的信息。他的意思是指,那些虽然具备一定程度的真实性但被官方所否定的信息也属于谣言[1]。从已有研究来看,学者指出了谣言的未证实性、非官方性、无根据性等特质。谣言是在特定环境下出现并流传的未经官方证实或已经被官方辟谣的信息[2]。我们可以把网络谣言理解为一种个体所知信息互相交流的过程,网络谣言是以网络为媒介的一种新的谣言传播形式。综上所述,网络谣言是以网络为媒介传播,并引起大众关注,并不属实但却对公众生活甚至社会稳定造成影响的谣言。
(二)特征
当前网络谣言的内容主要包括诽谤公民、为公共事件捏造伪消息、制造符合公民刻板印象的假信息等。网络谣言具有隐蔽的特点,也有炒作、诽谤、侵略、报复、发泄、诱惑、力量等性质。网络谣言的产生和发展,以谣言发布者为源头,网络为媒介,在网民中扩散传播。目前,随着玩微博人数急剧增多,通过微博传播的谣言也越来越多。网络谣言传播速度快,传播媒介多样,影响范围广,受众群体大,具有频发性、引导性、破坏性和可复制性的特征。
1.频发性。很多大众媒体为了吸引公众的注意力及提高本网站的访问量,会故意制造一些谣言,这些谣言出现频率高,而且内容具有高度的相似性。仅仅关于地震的谣言就频发于网络,而且这些谣言对人的影响并没有随着谣言出现频率的增高而降低。每当网上传出某地区将发生地震,民众往往不是首先判断信息的真实性,而是首先想到如何使自己避免或者减轻损失,地震产生的危害极大,而且目前并没有有效的防范措施,地震谣言的频发是民众对超自然力量的恐惧以及信息的不对称引起的。
2.引导性。网络谣言的引导性体现在其对大众心理的准确把握,即公民的关注点是什么?他们希望获得怎样的信息?社会生活的不确定性以及信息不对称性为谣言的传播提供了温床。谣言提供的信息恰好满足了公民的心理,缓解了公民因信息的缺乏而引起的紧张心理。一旦网络谣言掌握了公民对信息的需求,并根据需求发布谣言,谣言就会如滚动雪球般不断增加和完善,追随者可以呈几何级数增长。基于自己的价值需求的状态,很多人在什么都不知道的情况下就已经表现出了希望发生这种事情的态度,谣言往往迎合了人们的这种心理,在不知不觉中引导着人们的思想、情绪和行为。例如富二代飙车导致身亡,现在社会的仇富心理使得人们宁可相信这是真的,也不会追究事件的真实性。
3.破坏性。网络谣言所呈现的蝴蝶效应是其高度的杀伤力和强大的破坏性。2016年5月24日晚,一条《虹口发生光天化日抢小孩事件,警方已介入调查》刷屏了微博。很多群众表示了对治安的不满及对学校的不信任,甚至还有家长要求自己的孩子在家,停课一天。2016年5月26日,这一消息被证实是假的!这件事情虽然没有引起巨大的财产及生命安全的损失,但却引起了人们的恐慌,人们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来对待网络谣言,这就体现了网络谣言的高明的破坏手段:用虚假的信息完成实质的破坏,而且屡试不爽。
4.可复制性。网络谣言的可复制性指的是这些谣言在几年前、十几年前甚至几十年前就已经传播过,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这些已经被证实是假的消息再次传播并受到人们的关注。2016年春节,上海女孩跟男朋友回老家,因不堪男朋友家庭的贫寒而分手事件闹得沸沸扬扬,最终被证实是假的,并有人指出此谣言在几年前就被传播过,但由于庞大网络信息量使得人们不可能得到所有的信息,这为网络谣言的可复制性创造了机会。
二、网络谣言的社会影响
从“女干部携巨款潜逃加拿大”,到“艾滋病患者滴血传播艾滋病”,再到“女大学生求职被割肾”,这些信息吸引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并引起了人们的恐慌,但最后都被证明是谣言。还有一些关于人们日常生活的谣言,例如吃猪血鸭血可除雾霾、倒着输入银行卡密码可以自动报警等都属于网络谣言。这些谣言对公众的生活已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并且有些谣言是伴随着诈骗出现在公众的生活中的,对人们的经济财产安全造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能耗桥画法示例.ppt VIP
- 2024-2030全球高温氨裂解催化剂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docx
- 2025年吉林省中考英语真题卷含答案解析 .pdf VIP
- 23G409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图集.PDF VIP
- P-02 【中信苏宁】资产支持专项计划计划说明书-20141111.pdf VIP
- 中国人寿:养老险总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5.pdf
- 设计旅游线路课件(共18张PPT)《旅行社计调业务》(中国言实出版社).pptx VIP
- 2025金考卷45套化学新高考版主书.docx
- 1401沟通你我他——大学生人际交往幻灯片课件.ppt VIP
- 循环水泵能耗桥分析与节能改造实践.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