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名差异对两岸合作打击犯罪影响及对策.docVIP

罪名差异对两岸合作打击犯罪影响及对策.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罪名差异对两岸合作打击犯罪影响及对策

罪名差异对两岸合作打击犯罪影响及对策   摘要:两岸共同打击犯罪,需要尽可能消除两岸罪名差异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在合作机制中,两岸刑法的相关规定被纳入到《海峡两岸共同打击犯罪及司法互助协议》的框架内。以抢劫罪为视角探讨罪名差异对两岸合作打击犯罪的影响,提出打击抢劫犯罪的对策:由嫌犯抓获地负责审判,判决所依据的法律为嫌犯之属人法,判决之执行也由属人地司法机关实施。   关键词:海峡两岸;罪名差异 ;合作打击犯罪;抢劫罪 ;刑事对策   中图分类号:DF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53(2011)03-0059-08   收稿日期:2011-05-03   基金项目:福建省高校服务海西建设重点项目“两岸警务合作研究”   作者简介:张承先(1972―),男,南昌铁路公安局法制监管处处长助理,研究方向:行政法学、刑法学。   The Impact of Differences of Charge in Cross-strait Cooperation in Fighting Crime and Related Countermeasur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rime of Robbery   ZHANG Cheng-xian1, ZHANG Ding-xian2   (1.Legal Supervision Department of Nanchang Railway Police Bureau, Nanchang 330002,China;   2.Railway Police Detachment of Nanning Railway Police Bureau, Nanning 530000, China)   Abstract:Cross-strait cooperation in combating crimes needs to eliminate effectively the negative impact that the differences of the charges of the two Criminal Code bring. The relevant provisions of the two Criminal Codes were incorporated into the framework of Cross-strait Fight against Crime and Mutual Legal Assistance Agreement . Here are the countermeasures to crack down the crim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rime of robbery: suspects are judged where arrested according to personal laws, and executed by the judiciary where the suspect belongs to.   Key words:cross-strait; differences of criminal charges; cooperation in fighting crime; robbery; criminal countermeasures   海峡两岸刑法如何对利用两岸法律制度差异和制度空白的犯罪行为进行打击和防范,是目前海峡两岸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海峡两岸共同打击犯罪及司法互助协议》(以下简称《协议》)既是此背景下的产物,也是海峡两岸关于此课题初步的基础性成果。   本文以《协议》中所列的抢劫犯罪为例,对两岸刑法相应罪条进行比较研究,以找出罪名差异,探寻对共同打击犯罪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一、抢劫罪:两岸刑法典差异   本文仅以《协议》所涉抢劫罪为例,对此罪进行比较研究;按罪名、在分则中的位置、构成要件、特殊情形、刑罚种类及受罚程度、法源补充、处罚的犯罪形态、其他罪名的转化、管辖权等内容按先大陆后台湾顺序展开论述。   (一)大陆刑法有关抢劫罪的规定   在大陆刑法分则第五章侵犯财产罪中,抢劫罪排在第一位,但只有一个条文大陆刑法最大优点就在于分则设置与排列的有序性与自洽逻辑之简单性。。抢劫行为就其涉财而言,既包括取得行为也含有毁坏行为,但以取得行为为主;就其涉人而言,包括损害生命、健康在内的他人人身权利。因实施抢劫的目的是获取财物,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强制和非强制方法等就是手段行为,藉手段行为而得财物即为取得行为,取得行为就是目的行为。   抢劫罪的主观构成要件除了故意外,还要求具有非法占有目的;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