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有效性视角下高校科研管理路径浅析.docVIP

管理有效性视角下高校科研管理路径浅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管理有效性视角下高校科研管理路径浅析

管理有效性视角下高校科研管理路径浅析   摘要: 人类已经进入信息化知识化科技化时代,我国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作为国家创新体系动力源的高校提出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为高等教育和高等学校教师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更好调动科研工作者积极性,发挥高校对国民经济中科技力量的支撑是面向高校科研管理人员新时代要求。   Abstract: Human beings have entered the era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knowledge.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revitalizing the nation through science and education is implemented in China. This is an unprecedented challenge to the university as the source of the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 and it also puts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higher education and higher education teachers. How to better mobilize the enthusiasm of scientific research workers and play the universitys support for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trength in national economy the is a new requirement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rs.   关键词: 管理有效性;高校科研管理;路径选择   Key words: management effectiveness;manageme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es in universities;path choice   中图分类号:G4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1-0021-03   0 引言   管理有效性是指管理主体通过一定途径达到既定目标的形式,管理有效性研究是管理学重要内容,到目前研究比较深入,多集中于企业、政府、团体对目标达到的效果手段与评价,本文试图以科研管理为切入点,探讨符合高校科研管理特征的模式,实现科研管理有效性的目标。   1 管理有效性研究综述   管理的有效性就是能达到组织目标绩效的管理过程,著名的美国管理学家彼德?德鲁克的《有效管理者》以及德国管理学家弗洛孟德?马里克《如何做一个有效的管理者》都对管理有效性很早研究做了深入的界定。具体概括为以管理主体,有效组织并利用其各个要素(人、财、物、信息和时空),借助管理手段,完成该组织目标的过程。可以概括为图1模式。   研究管理有效性文章很多,在百度学术上搜索就有161000多篇,其中CSSCI索引有2813篇,代表的成果有南京大学刘畅唱发表在《心理学报》的“经验开放性对跨文化管理有效性的作用机制”,北京对外贸易大学王可发表在《亚太经济》的论文“新共识框架下日本央行预期管理有效性研究”,同济大学苏永涛发表在《科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的论文“外部联合、知识共享有效性与团队创新绩效―来自汽车产业实证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刘敬鲁发表《哲学研究》上“论麦金太尔对管理的有效性主张的批判”,南京??范大学王家峰发表在《管理世界》的论文 “国家治理的有效性与回应性:一个组织现实主义的视角”。当前关于管理的有效性研究偏于管理学角度探索企业、政府机关、领导团队、资源配置等方面管理制度设计的有效性问题。单纯的把管理的有效性与高校的科研管理研究相结合的研究在国内外比较少,本文以高校科研管理制度设计与实施的管理主体为切入点,探索为达到有效的科研管理模式的管理主体具备要素,试图实现高校科研管理制度设计的最优化。   2 科研管理管理有效性的影响要素   从管理学角度而言对管理目标实施有效性影响因素很多一般从以下三纬度进行:战略制定、战略实施、战略评价[1]。本文结合科研工作具体特性认为科研管理有效性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科研管理主体、科研管理制度、科研管理外部环境、科研管理效果评价。   ①科研管理的主体:科研管理主体是科研管理具体制度的实施者,在高校主要指从事科研管理行政主导部门包括科技处、人文社科研究院、科技产业公司、质量发展研究院等。   ②科研管理具体制度因素,指组织科研实施出台的具体执行性文件,搭建的制度框架,《期刊目录的分类办法》《项目分类认定办法》《高端奖励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