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美国动画电影中国风解读
美国动画电影中国风解读
[摘要]从1998年的《花木兰》开始,人们就欣喜地发现,中国色彩、中国元素开始出现在美国动画电影长片中。此后,《功夫熊猫》等电影的上映不仅意味着“中国风”继续强势地存在于美国动画电影中,也让人看到了美国动画人在对中国元素的运用、对中国文化的思考方面,相较于《花木兰》时期有了显著的进步。文章从具有中国元素的美国动画、美国动画的“中国风”体现方式、美国动画“中国风”辨析三方面,解读美国动画电影的“中国风”现象。
[关键词]美国电影;动画电影;“中国风”现象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自身建设的加快以及开放程度的不断深入,中国文化已经在世界流行文化中获得了不可忽视的地位。而由皮克斯、迪士尼等面向全世界观众的动画工厂创作的美国动画电影,自然也受到了中国文化气息的影响。从1998年的《花木兰》(Mulan)开始,人们就欣喜地发现,中国色彩、中国元素开始出现在美国动画电影长片中。在中国观众对此感到极为亲切时,《花木兰》在全美仅首映前三天就获得2300万美元的票房成绩也证明了美国观众对“中国风”的欢迎。自此以后,《功夫熊猫》(Kung Fu Panda)等系列电影的上映不仅意味着“中国风”继续强势地存在于美国动画电影中,也让人看到了美国动画人们在对中国元素的运用,对中国文化的思考方面相较于《花木兰》时期有了显著的进步。解读美国动画电影中出现的“中国风”,对于我国动画产业摆脱窘境,乃至走向世界,将有一定的帮助。
一、具有中国元素的美国动画
“中国风”是“中国风格”或“中国风尚”的简称,即指具体的艺术作品在表现形式上引入了一部分中国元素、中国文化(或东方传统文化),并在当前的全球文化中通过这些元素表现出自己独特的魅力以及某种“中国性格”。早在17世纪,欧洲上流社会就一度狂热地追捧“中国风”,这其中包括中国的家居装饰、服饰以及建筑等。而在电影艺术出现之后,以好莱坞为代表的西方电影也多次运用“中国风”,动画电影也不甘于后,尤其是在迪士尼等动画巨头已经开掘了欧洲童话,在题材资源上陷入枯竭境地后,他们便对中国悠久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故事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一)“中国风”的发展之路
在被极富戏剧性的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吸引后,迪士尼推出了电影《花木兰》。电影中花木兰因为不忍于腿有残疾的老父再上战场拼杀而割断长发以男性的身份从军,在军队中木兰的身份因为受伤暴露,被迫离开队伍,但她依旧凭借自己的能力和意志力帮军队击败了敌人,电影以木兰和将军之子李翔相爱结束。十年后,梦工厂借北京奥运的时机推出了极具创新性的《功夫熊猫1》(Kung Fu Panda,2008)。电影讲述了熊猫阿宝如何从一个憨态可掬的胖子开始拜师学艺,最终成为“神龙大侠”的故事。在《功夫熊猫1》大获成功之后,皮克斯顺其自然地推出了《功夫熊猫2》(Kung Fu Panda 2,2011)和《功夫熊猫3》(Kung Fu Panda 3,2016)。《功夫熊猫2》中,阿宝已经名震四方,这一次他打败的是另一个更为强劲的对手,即白孔雀沈王爷,同时对自己的身世也有所怀疑。而《功夫熊猫3》则让阿宝不仅击败了敌人天煞,也解决了自己的身份之谜。
(二)“中国风”的成因
首先,美国动画电影中浓郁的“中国风”是消费时代的产物。美国动画电影是整个高度市场化,成为全球电影商业领袖的美国电影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相较于艺术考量而言,其对“中国风”的运用更多的是出于商业考量。中国一方面拥有着数千年在艺术、风俗上的文化积淀,另一方面则拥有着上亿并且正在日益扩大的庞大市场,因此无论从对艺术资源开发的角度看,抑或是从吸取票房的角度,中国都是一个巨大的宝库,而“中国风”的运用便是同时实现这两点的契机。甚至如果我们将视野放宽,就不难发现整个东亚文化都已在商业的刺激下不断渗透进美国动画电影中,《超能陆战队》(Big Hero 6,2014)便是美国动画电影吸收日本文化的一个典型范例。
其次,美国动画电影对“中国风”的垂青也有“政治正确”的考虑,美国在文化上的“大熔炉”属性决定了美国电影在取材上必然要多元化,这在政治上偏“左”在迪士尼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以迪士尼剪不断的“公主片”情愫为例,从史上第一部动画长片,奠定迪士尼地位的《白雪公主》(Snow White and the Seven Dwarfs,1937)以来,迪士尼就一直在塑造西方“公主”式的女性形象。而随着反殖民主义运动的兴起,东方成为迪士尼关注的对象,20世纪90年代之后的《阿拉丁》(Aladdin,1992)就推出了第一位非欧洲背景、非白种人、非基督教信仰背景的女性茉莉,以展现其在文化上的多元性。其后《风中奇缘》(Pocahontas,1995)中的宝嘉康蒂便是这种多元化追求的延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