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作和施氮方式对晚播红麻红优2号产量和纤维品质影响.docVIP

耕作和施氮方式对晚播红麻红优2号产量和纤维品质影响.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耕作和施氮方式对晚播红麻红优2号产量和纤维品质影响

耕作和施氮方式对晚播红麻红优2号产量和纤维品质影响   摘要:通过大田试验,研究耕作和施氮方式对红优2号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试验设3种耕作方式,即免耕(A)、垄耕(B)和深松耕(粉垄)(C);3种施氮方式,即T1(20%作基肥,80%作为追肥)、T2(40%作基肥,60%作为追肥)和T3(60%作基肥,40%作为追肥)。共9个处理组合。结果表明,①免耕和垄耕时,AT1和BT3处理纤维产量、种子产量、纤维强力、回潮率均达到最大值;②深松耕时,CT3处理纤维产量、纤维强力、回潮率均达到最大值,线密度达到最小值,CT2处理种子产量达到最大值;③与免耕相比,深松耕的纤维产量、种子产量、纤维强力分别增加21.0%、19.1%和12.7%,线密度下降14.0%。当追求纤维产量和品质时,采用CT3组合,此时纤维产量、纤维强力和回潮率均达到最大值,线密度达到最小值;追求种子产量时,宜采用CT2组合。   关键词:红麻(Hibiscus cannabinus L.);耕作方式;施氮方式;纤维产量;品质   中图分类号:S5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5)07-1578-04   红麻(Hibiscus cannabinus L.)是锦葵科木槿属一年生草本韧皮纤维作物。又名洋麻、槿麻、钟麻,是20世纪初发展起来的麻纺工业原料[1]。红麻具有生长速度快、产量高、适应性强、纤维品质优等特点[2]。红麻的用途非常广泛,传统用于纺织麻袋、麻布、地毯、绳索等,当今红麻用于纺织、造纸、建筑材料、动物饲料、吸附剂、可降解地膜等[3,4]。研究耕作和施氮方式对红麻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对红麻耕作和施肥方式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长期沿用古老传统的耕作方式,造成土壤板结严重,作物产量降低,所以近年来不同耕作方式对作物的产量及其品质的影响方面研究较多。韦本辉等[5]研究表明,与传统的栽培方式相比,新型的粉垄(深松耕)栽培技术可以增加作物根系的数量和长度,促进作物形成发达的根系,从而显著增加玉米、花生、大豆、甘蔗和桑树的产量和品质。甘秀芹等[6]研究表明,与传统栽培方式相比,粉垄栽培技术可以增加桑树的根系数、单株枝条数、单株枝条总长,更好地促进桑树的生长发育,提高桑叶的产量和品质。刘贵文等[7]研究表明,与传统栽培方式相比,粉垄栽培可以显著提高木薯块根长度、块根直径和单株块根重,更好地促进木薯前中期的生长,提高木薯的产量和品质。合理的施肥方式能提高作物的产量,改善作物的品质。王春虎等[8]研究3种不同施氮方式对玉米植株各方面的影响表明采取分期追施的方式不仅显著增加夏玉米的产量,而且可以提高其品质。朱统泉等[9]研究表明,氮肥按基肥和追肥各占40%和60%施入时,可以增加小麦的有效穗数,在小麦的拔节期追肥效果更明显,不仅提高小麦的产量,同时面粉品质也较好。近年来,深松耕栽培技术和不同的施氮方式对作物能够增产已经获得共识,但是深松耕和施氮互作对红麻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报道较少。因此,本研究以红优2号为例,研究不同耕作和施氮方式对红麻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为红麻选择合理耕作和施氮方式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试验田内进行。试验田土壤的pH 4.8、有机质13.2 g/kg、碱解氮(N)47.9 mg/kg(1 mol/L NaOH扩散法)、速效磷(P)11.5 mg/kg(0.5 mol/L NaHCO3法)、速效钾(K)39.2 mg/kg(1 mol/L 中性NH4Ac法),田间持水量25%。   1.2 试验方法和管理   大田试验因素包括3种耕作方式和3种施氮方式,共9个处理,每个处理重复3次,随机区组排列。红麻品种为红优2号。3种耕作方式:免耕(A),垄耕(B)和深松耕(粉垄)(C)。3种施氮方式:T1(20%作基肥,80%作为追肥)、T2(40%作基肥,60%作为追肥)和T3(60%作基肥,40%作为追肥)。试验共设9个处理:AT1、AT2、AT3、BT1、BT2、BT3、CT1、CT2和CT3。每公顷施肥量为N 225 kg、P2O5 65 kg、K2O 150 kg,所有处理磷肥和钾肥全部用作基肥,在种植前与作基肥的氮肥一起均匀施入土壤。2013年8月10日,追肥以撒施的方式均匀施入土壤。   垄耕和深松耕种植时,垄宽40 cm,垄间距40 cm,垄行距50 cm,红麻行间距30 cm,株间距9 cm,每公顷种植27.8万株。免耕时,种植间距、密度与垄耕一致。每个小区设3垄,垄长5 m,每个小区占地13.2 m2,试验田占地356.4 m2。2013年6月28日播种,7月2日出苗,7月5日齐苗,每穴播5粒,待株高约5 cm时每穴留长势最好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