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氏鲈塘鳢人工繁殖初步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葛氏鲈塘鳢人工繁殖初步研究

葛氏鲈塘鳢人工繁殖初步研究   摘要2009年4―7月对葛氏鲈塘鳢进行人工繁殖研究,共获苗4.87万尾,混合使用DOM、LRH-A2、HCG等3种催产剂能较好地达到催产效果,受精率90%以上,采用水泥池静水充气孵化,孵化率85%以上。   关键词葛氏鲈塘鳢;人工繁殖;苗种培育   中图分类号S965.2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15-0351-02      葛氏鲈塘鳢(Perccottus glehni)属鲈形目(Perciformes)塘醴科(Eleotridae),俗称“老头鱼”、山胖头、还阳鱼,为小型底栖肉食性鱼类[1-2]。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图门江以及辽河水系,是我国北方地区一种小型土著鱼类。此外,在俄罗斯、朝鲜和日本也有分布, 该鱼个体虽小,但含肉量多、肉质鲜嫩、营养价值高,已成为广大消费者最喜好的水产品之一。目前国内外对其研究相对较少,而在繁养殖领域的研究至今尚未见报道。由于受人工捕捞过度及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在以前很多资源丰富的水域葛氏鲈塘鳢已处于濒危状态,为保护和开发这一名贵珍稀鱼类,笔者于2009年4―7月在桓仁县大川渔场进行了葛氏鲈塘鳢的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亲本的采集和培育   1.1.1亲鱼收集、运输。2009年4月底分别从黑龙江绥化渔民捕捞现场、绥化水产批发市场,收购体质健状、损伤较小、体重30~100 g/尾的葛氏鲈塘鳢作为亲本,采用专用活鱼运输车运输。   1.1.2亲鱼的人工驯养与培育。培育池为方形水泥池,面积10 m2,池深40~50 cm,配备进排水、充气设备,采集鱼放养前用高锰酸钾对培育池进行消毒。水源系地下水,水质清新,溶氧丰富,水质符合渔业水质标准。亲鱼培育密度为15~20尾/m2。亲鱼购回后用3%食盐水浸洗10 min消毒入池,经过3~4 d缓鱼,5~6 d开始投喂饵料培育亲鱼。饵料采用活饵(活饵为麦穗鱼等小型鱼)和鱼糜相结合,根据吃食情况,一般日投饵量为亲鱼体重的2%~4%;培育期间,根据水质情况,每天对培育池进行吸污,每2~3 d换注新水1次,每次5~8 cm,保持水温在12~17 ℃,透明度以可见池底为准,每隔10 d左右施放水霉重症灵,用以调节水质及防病。   1.2人工繁殖   1.2.1成熟亲鱼的选择。平时外观上无明显差别,但在繁殖季节,雄鱼显得体型瘦长,体色发黑;雌鱼腹部较大,有时可以见到泄殖孔红肿。   1.2.2人工催产。催产药物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排卵素2号(LRH-A2)、地欧酮(DOM)混合配比,雌鱼注射总剂量为DOM 2~5 mg/kg+HCG 400 IU/kg+LRH-A2 6~8 μg/kg。采用胸鳍基部2次注射方式,间隔12 h左右,雌鱼第1针注射总剂量1/4,第2针注射余量;雄鱼剂量为雌鱼1/2。雌雄比为1.0∶1.5,催产水温为16 ℃。   1.2.3产卵。采用自然产卵的方式,从催产到亲鱼产卵大约48 h,葛氏鲈塘鳢产出的卵为粘性、梭形、黄色,非常规则的排列在特制的人工鱼巢上。   1.2.4人工孵化。把附卵鱼巢置于水温为16 ℃左右的孵化池中,采用气泵充气定期换水孵化的方法进行受精卵孵化,大约140 h破膜。   1.3鱼苗培育   葛氏鲈塘鳢鱼苗出膜2~3 d便开始游动觅食,开口饵料以轮虫、枝角类为主,随着鱼苗的长大,可逐渐投喂桡足类、卤虫等大型浮游动物、水蚯蚓、新鲜肉糜等,经15 d左右即可育出2 cm左右的夏花鱼种。      2结果与分析      2.1葛氏鲈塘鳢野生亲鱼全长、体重   葛氏鲈塘鳢野生亲鱼全长及体重测定结果见表1。         2.2葛氏鲈塘鳢亲鱼驯养培育情况   通过1个月的人工驯化培育共获得葛氏鲈塘鳢亲鱼224尾,平均培育成活率为45%,平均培育成熟率为62%;市场上收购的葛氏鲈塘鳢成活率低,而从捕捞现场采集的成活率相对较高(表2)。   2.3人工繁殖   2.3.1生物学性状测定。分2次抽样14尾,测定了葛氏鲈塘鳢的生物学性状,测量鱼的长度在13.8~19.0 cm,体重42~102 g,其绝对怀卵量在1 370~2 673粒/尾,相对怀卵量22.0~26.2粒/g体重(表3)。   2.3.2人工催产。2009年6月8―9日笔者在室内控温条件下进行了2次葛氏鲈塘鳢繁殖催产试验,共催产葛氏鲈塘鳢亲鱼64组,获受精卵6.5万粒,平均催产率61.1%,平均受精率91.45%(表4)。   2.3.3人工孵化。对催产获得的葛氏鲈塘鳢受精卵实施人工孵化,共获葛氏鲈塘鳢鱼苗4.87万尾,平均孵化率68.1%;其中水泥池孵化率较高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