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媒体伊战美军暴行报道新闻叙事分析以哈迪塞镇暴行为例.docVIP

美国媒体伊战美军暴行报道新闻叙事分析以哈迪塞镇暴行为例.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美国媒体伊战美军暴行报道新闻叙事分析以哈迪塞镇暴行为例

美国媒体伊战美军暴行报道新闻叙事分析以哈迪塞镇暴行为例   摘要:哈迪塞镇暴行是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犯下的最严重的战争暴行, 24名无辜的伊拉克平民在事件中丧生,最小的年仅2岁。本文是对美国主流媒体报道此次事件的分析。通过分析,笔者阐述了围绕着战争暴行出现的新闻叙事将对暴行的理解框架在其对美国国内产生的影响上,无视了受害者,从而避免了对战争暴行的更深层次的解读――帝国主义战争下美军对他国的侵略与殖民暴力。新闻叙事背后暴露出美国媒体的帝国主义心态。   关键词:哈迪塞镇暴行 美国媒体报道 伊拉克战争   中图分类号:G2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2-0023-02   2003年3月,以美军为首的多国联合部队以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由入侵了伊拉克。美国一方面在世界上以人权捍卫者自居,并为入侵伊拉克披上了“伊拉克自由行动”的美丽外衣,宣称战争给伊拉克人民代去了民主[1];但另一方面,美国对伊拉克平民的伤亡情况却讳莫如深,与对自身伤亡数字不失时机地加以公布形成了鲜明对比。2005年11月,在目击了队友丧生在路边的一枚炸弹之后,同队的其他美国士兵在伊拉克西部的哈迪塞镇报复性的杀害了24名无辜的伊拉克平民,最小的年仅2岁,这是伊拉克战争中有报道的美军犯下的最严重的战争暴行。自越战以来,美媒常常自夸其勇于揭露战争暴行的媒体的独立性,但从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到美国主流媒体对战争暴行的新闻报道绝不像他们所宣称的那样“客观、公正”。   1 美国媒体对哈迪塞镇暴行事件的新闻叙事   媒体对暴行的评论大致分成了两派,一派是以纽约时报为首的布什的反对者,他们利用这起暴行猛烈抨击布什政府;一派是以福克斯新闻频道为首的布什支持者,他们宣称应该为暴行负责的是那些道德败坏的个别士兵。这成了美国左右派的一次美国式对话。   纽约时报不止一次提到美军并没有受到过“反武装暴动”的军事训练,而布什这个好战分子将这些训练不足的孩子置于了如此危险的境地,以至于在遭到挑衅时他们容易反应过度。[2]纽约时报暗示不仅仅是在暴行中丧生的无辜平民,犯下暴行的那些士兵也是布什错误政策的受害者。他们的逻辑出发点在于发生在哈迪塞镇的战争暴行预示了美国国内存在着更大的问题――小布什的错误决策。这次事件彻底沦为了背景,被当成了反布什政府的媒体人顺手的工具。   与此截然相反的态度来自布什的支持者。在2006年5月31日的福克斯新闻频道知名主打节目The O’Reilly Factor上,主持人反击来自纽约时报等媒体对布什政府的评论,声称如果小布什需要为某些不负责任的士兵行的为承担后果,那么绝大多数素行良好的士兵呢?我们岂不是应该为那些在战场上表现杰出的美国士兵们表扬布什政府?这些媒体宣扬造成哈迪塞镇暴行的只是个别道德败坏的士兵。他们对暴行的解读实际上将公众注意力限制在了制造这场暴行的士兵的个人道德问题上,从而忽视了暴行背后更广阔的背景――伊拉克战争。   虽然对布什政府的不同态度导致了两者不同的立场,但他们的关注点均立足在暴行对美国国内政治与文化的影响上。他们对事件的新闻评论更多是围绕着如下问题:“士兵们是否为这场战争训练充分?”“五角大楼何时知晓暴行的?”“士兵们是否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问题?”“美国的声誉是否受到了不可挽回的影响?”“谁应该为事件负责?”媒体将哈迪塞镇暴行框架在美国国内问题在伊战中的体现上。我们最终得到一个没有伊拉克声音的新闻叙事。这是一种以美国为视角、片面的叙事方式,只允许讨论屠杀事件之于美国的意义,却不允许伊拉克人声音的出现。它自然而然的排斥了受害者,也排斥了对暴行的其他阐释。   美媒在新闻报道中为了维护美国道德权威而编写的两个谎言更进一步定义了这种叙事方式。首先是媒体将暴行设计成一个孤立事件。值得注意的是当媒体在提及哈迪塞镇暴行事件时更常用的一个英文单词是“incident”(事故)而非“massacre”(屠杀)。“事故”暗指“孤立、意外发生的事件”,而“屠杀”则传递出“冷血、无情”负面的概念。除此之外,“wrongful killings”(错误的杀害),“collateral damage”(附带损伤)也被用于形容哈迪塞镇暴行。新闻周刊甚至表示,“不应该过分夸大这起悲剧,美军仍然是并且毫无疑问一直是人类历史上最训练有素、最具有人道主义的军队。与那些任意杀害平民与俘虏的现代军队相比,美国是道德的楷模。”[3]通过话语控制,媒体成功地将暴行塑造成了一个孤立的、情有可原的事件,而不是一次针对伊拉克平民血腥、冷血的屠杀。媒体对故事的设计也被大部分读者接纳,在美联社针对哈迪塞镇暴行的调查中,63%受访者认为暴行是孤立的事件,而不是普遍现象;61%的受访者相信美军已经竭尽所能的避免无辜平民的丧生。[4]而事实上暴行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