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几点商榷.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几点商榷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几点商榷   苏教版《高中语文》(2007年第3版)必修1-5册的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编校的问题,虽不是很多,但仍有改进的必要,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于“加点不当、用错词、误标点”   1.《教科书》必修二,75页“积累与应用”,第2小题:下列语句中都有词性活用的现象,请将整个语句口头翻译为现代汉语,再说明语句加点的词是什么意思,体会这样用的好处。   ②尚能饭否?所选例句加点错误,应加在“饭”下。饭,米饭,名词;这里活用为动词,意思是有饭量。   2.《教科书》必修四《雷雨》(节选)21页,课下注解①“便通知四凤的妈妈――在一个很远的学堂里做用人,两年才回家一次的侍萍来周家带走四凤。”   “用人”的含义:“仆人,一般特指在私人家中做事的人”;“佣工”一词:“受雇为人做工的人”。因为侍萍是在学校里工作,不是在私人家中做事,故选用“佣工”一词较好!   注解①当改为:“便通知四凤的妈妈――在一个很远的学堂里做佣工,两年才回家一次的侍萍来周家带走四凤。”   3.《教科书》必修五《景泰蓝的制作》27页,“掐丝跟这些工作比起来,可以说不相上下,半斤八两。”   “不相上下”,查《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5版)116页,“分不出高低,形容数量程度差不多”。而“半斤八两”,《现代汉语词典》38页,[半斤八两]旧制一斤合十六两,半斤等于八两,轻重相等,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多含贬义)。可见这两个成语意思相近,用一个就足够了,因为“半斤八两”多有贬义,可删之。   4.《教科书》必修五《项脊轩志》48页,“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其中“殆有神护者。”的“句号”当为“省略号”,应改为“殆有神护者……”。因为课文删去了下列一段文字:   项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怀清台。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目,谓有奇景;人知之者,其谓与坎井之蛙何异?”(参见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下编第一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第1版,196页)      二、关于“断错句、分错文段”   (1)《教科书》必修三《鸿门宴》106页,“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何辞为。”应当标点为“何辞为?”表反诘语气,应当更正过来。查《史记》(中华书局1959年标点本、1963年标点本、1982年标点本)皆为“何辞为?”   (2)《教参》必修四《我有一个梦想》6页,“全文共33段,可将其分成三个部分,其中第1至4段为第一部分,叙说这次集会的原因及目的;第5至16段是第二部分,对黑人为了争取自由而进行的斗争提出了一些要求和设想;第17至33段是本文的第三部分,具体提出了‘梦想’的内容。”   课本全文实则“34段”,故此后的分析,标示的段落全误了,造成了大的混乱!   可改为“全文共34段,可将其分成三个部分,其中第1至5段为第一部分,叙说这次集会的原因及目的;第6至17段是第二部分,对黑人为了争取自由而进行的斗争提出了一些要求和设想;第18至34段是本文的第三部分,具体提出了‘梦想’的内容。”   此后的“段落序号更正”,可参照本段的改法,不再列举。      三、关于“误译注、错常识”   (1)《教科书》必修一《滕王阁序》71页,[窜梁鸿于海曲]使梁鸿流窜于海滨。东汉梁鸿和妻子孟光隐居霸陵,后来汉章帝四处寻找他,他只得改名易姓,逃居于海滨。   其中“汉章帝四处寻找他”,不知什么原因,梁鸿为何逃居海滨。课下注解让学生一头雾水,难理解。查《后汉书梁鸿传》(中华书局,1965年第1版)2767页,“因东出关,过京师,作《五噫之歌》曰:‘陟彼北芒兮,噫!顾瞻览帝京兮,噫!宫阙崔嵬兮,噫!人之劬劳兮,噫!辽辽未央兮,噫!’肃宗闻而非之,求鸿不得。乃易姓运期,名耀,字候光,与妻子居齐鲁之间。”可知梁鸿因《五噫之歌》,得罪了肃宗(汉章帝),朝廷要逮捕他,梁鸿闻讯后改姓换名,携妻子逃到了齐鲁之间。   可改注:[窜梁鸿于海曲]使梁鸿流窜于海滨。梁鸿,东汉人,因作诗讽刺君王,得罪了汉章帝,章帝要逮捕他,梁鸿很害怕,因此改名易姓,避居于海滨。   (2)《教科书》必修四《蜀道难》60页,“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课下注解①[六龙回日]古代神话中传说太阳神羲和每天架着六条龙拉的车子载着太阳周行于天上。   该注解错误:“羲和”不是太阳神。   《辞源》(缩印本)1358页,查考“羲和”:神话中太阳的御者。例如《楚辞》屈原《离骚》:“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另一说“羲和”是神话中太阳之母。《山海经?大荒南经》:“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从上可

文档评论(0)

151****19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