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梅雨面面观.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梅雨面面观

PAGE PAGE 1 梅雨面面观 (一)梅雨与雨带 1.梅雨   梅雨是指每年6月中旬到7月上、中旬初夏,我国长江中下游指宜昌以东的29-33°N?范围内或称江淮流域.至日本南部这狭长区域内出现的一段连阴雨天气。天空连日阴沉,降水连绵不断,时大时小。所以我国南方流行着这样的谚语:雨打黄梅头,四十五日无日头。持续连绵的阴雨、温高湿大是梅雨的主要特征。    梅雨的名称是怎么得来的呢?原来它源于我国的一个气象名词。梅雨,在古代常称为黄梅雨。早在汉代,就有不少关于黄梅雨的谚语;在晋代已有夏至之雨,名曰黄梅雨的记载;自唐宋以来,对梅雨更有许多妙趣横生的描述。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写过一首咏《梅雨》诗: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愁深楚猿夜,梦断越鸡晨。海雾连南极,江云暗北津,素衣今尽化,非为帝京尘。其中的梅实迎时雨,指梅子熟了以后,迎来的便是夏至节气后三时的时雨。现在气象上的梅雨是泛指初夏向盛夏过渡的一段阴雨天气。   宋代贺铸曾被称誉为贺梅子,据说就是因为他在《青玉案》一词中写下了这样的名句: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宋代陈岩肖在《庚溪诗话》中也有江南五月梅熟时,霖雨连旬,谓之黄梅雨的记述。明代徐应秘在《玉芝堂谈荟》中写道:芒后逢壬立梅,至后逢壬断梅。历史上所称的黄梅雨通常是指梅节令内的降水。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群众习惯上取芒种节气为梅节令,此时正值梅熟时节,因此也叫黄梅。   此外,由于这一时段的空气湿度很大,百物极易获潮霉烂,故人们给梅雨起了一个别名,叫做霉雨。明代谢在杭的《五杂炬·天部一》记述:江南每岁三、四月,苦霪雨不止,百物霉腐,俗谓之梅雨,盖当梅子青黄时也。自徐淮而北则春夏常旱,至六七月之交,愁霖雨不止,物始霉焉。明代杰出的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更明确指出:梅雨或作霉雨,言其沾衣及物,皆出黑霉也。   可见,梅雨或霉雨的称谓由来已久,它开始在我国流传,至少可追溯到一千多年前。   与同纬度地区的气候迥然不同,梅雨是指一定地区和-定季节内发生的天气气候现象。研究发现,欧亚大陆在20°N至40°N之间,为副热带高压和西风带交替控制的地带。大陆西岸,夏季受副热带南压东侧下沉气流控制,天气晴朗少云,气候炎热干燥;冬季在西风带影响下,从大西洋带来暖湿空气,形成较多的降水,使气候变得温和多雨。即表现为副热带夏干冬湿的地中海气候。   大陆东岸,夏季受副热带高压西侧控制,下沉空气原来也较干,但从暖湿海面吸收大量水汽,因而带来丰沛的降水,产生了副热带湿润气候。这里由于海陆对比十分强烈,形成了独特的季风气候,其显著特点是夏雨冬干,雨量集中在夏季,恰与地中海气候相反。   如果和同纬度的美国东岸比,也是截然不同。美国东岸中纬地带夏季风来临前后就不会出现长时期的阴雨天气,人们从未有长期天气闷热之感,发霉现象难以出现。可见,在同一纬度上降水季节迥然不同。所以,在世界上,只有我国长江中下游两岸,大致起自宜昌以东、北纬29度至33度的地区,以及日本东南部和朝鲜半岛最南部有黄梅出现。也就是说,梅雨是东亚地区特有的天气气候现象,在我国则是长江中下游特有的天气气候现象。 2.雨带   虽然梅雨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特有的天气气候,但它的出现却不是孤立的,是和大范围雨带南北位移紧紧相连的。   在110°E以东的我国东部地区,在汛期从5月中旬起到6月上旬,主要雨带摆动在南岭山脉和南岭以南地区。在个别年份,虽然在某一段时间内移到南岭以北地区,但是从一个候(五天为一候)或一个旬的多年平均情况来看,它往往是维持在28°N,29°N以南。这个时期就称为江南雨季或华南前汛期。   6月中下旬,主要雨带北移到29°N-33°N范围内(即西自我国宜昌,东经长江口,然后越海到日本;南起我国两湖盆地北至淮河南岸),稳定少动。这时南岭以南地区已处在雨带之外,阴雨天气结束;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告别了风和日丽的初夏,迎来了阴雨绵绵的季节,大雨、暴雨时而出现,一直维持到7月上旬,这就是长江中下游著名的梅雨季节。   7月中旬开始,雨带再次北移,到了33°N以北地区。先后在黄河、淮河流域以及华北、东北等地停滞、徘徊,造成一次又一次强降雨过程,分别称为黄淮雨季、华北雨季此时,长江中下游梅雨结束,骄阳高挂,进入了炎热的盛夏季节。这种天气一直要维持到8月下旬,然后雨带才随着冷空气的逐渐活跃而快速南撤,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使雨带一直退到华南沿海地区。雨带的这种规律性变化,说明长江中下游的梅雨并不是孤立的、局部的天气气候现象,而是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季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主要雨带向北移动过程中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停滞的反映。 (二)正常梅雨和异常梅雨   梅雨是初夏季节长江中下游特有的天气气候现象,它是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北移过程中在长江流域停滞的结果,梅雨结束,盛夏随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