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幽默生成中概念转喻认知机制研究.docVIP

英语幽默生成中概念转喻认知机制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英语幽默生成中概念转喻认知机制研究

英语幽默生成中概念转喻认知机制研究   编者按:王牧群与刘鸿宇合作的文章以特点鲜明的英语幽默为对象,深入探讨概念转喻的认知机制。这是认知语言学进一步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同时,国外认知语言学理论和方法的本土化是我国语言学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司建国以《北京人》为语料,分析“上”、“下”的隐喻意义,提炼出不少有价值的东西。此外,司建国和高红云、蒯振华分别从认知语言学与文体学、语用学的交叉点出发,推动相关研究进一步发展。学科交叉是推动认知语言学发展的另一条有效途径。      提 要: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研究语言幽默中指称转喻、言外义转喻和因果关系转喻在语言幽默生成过程中的认知功能。研究发现,在妙句中对指称转喻的曲解是造成乖讹的基础;在言外义转喻幽默中,言外义转喻句对默认框架突然切换,造成幽默意境所特需的反差效应;在“程度幽默”的理解过程中,凸显结构的优先权靠因果关系转喻句式实现;转喻语言之所以能够创造幽默意境,是因为转喻思维和幽默语言具有共同特征。   关键词:语言幽默;概念转喻;认知机制;幽默生成   中图分类号:H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100(2011)01-0017-4??   ??   Cognitive Mechanism of Conceptual Metonymy in Verbal Humor Production??   Wang Mu??qun Liu Hong??yu    (Yanshan University, Qinhuangdao 066004, China)   Based on cognitive linguistics,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cognitive functions of conceptual metonymy in verbal humor production. It is found that in punchline based humor the misinterpretation of conceptual metonymy is the key factor to form incongruity, in indirect??speech??act metonymy based humor it is the metonymy of implicature that makes default frame shifting take place and thus sets up the basis for the effect of striking contrast, inscalar humor it is the sentence of cause??effect metonymy that presents the priority of salient structure.   Key words:verbal humor; conceptual metonymy; cognitive mechanism; humor production   1 引言   近年来,有关言语幽默生成机制方面的研究成果越来越丰富。Koestler说,“幽默是对高度复杂的对象进行刺激所激发的巨大的、独具一格的心理反应回声,是人类创造性活动中绝无仅有的现象”(Koestler 1989: 3)。 “引发-缓解论” (arousal??relief)认为幽默和笑声属于某种缓解机制,可以消除由于敌视、焦虑、摩擦、性问题等造成的紧张(Freud 1905,Mindness 1971)。 “敌对论”认为幽默是攻击他人的策略,幽默使用者用抱怨等手段让痛苦得以缓解、让人破涕为笑(Gruner 1978,1977)。幽默的语言学理论主要研究由于语言模糊或者相互矛盾因素造成的不同参照框架关联后产生的不协调,或者打岔促成的脚本转移(script??shifting)(Raskin 1985,Attardo 1994)。Raskin的语义脚本论认为幽默可激活两个不同脚本。在第一阶段,受众从某一特定脚本视角出发,以参与者的心理期待识解事件和背景。之后,妙语激活另一与背景不相容的信息,进而向第二脚本转移,矛盾之处在过程中变得和谐。Minsky认为幽默涉及出人意料的框架替换,人们首先从某一视角描写某场景,然后用一个关键词突然切换到一个截然不同的视角来审视与其相关的问题(Minsky 1980)。   分析言语幽默最常用的方法 “乖讹-消解论”(incongruity??resolution)认为幽默的妙语是正确读解幽默的关键。乖讹指事物间相互矛盾。妙语出乎意料、不落窠臼的释义一经呈现,乖讹即消解,幽默效应生成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