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读《容成氏》记二则
讀《容成氏》札記二則
(首發)
清華大學歷史系 孫飛燕
一、
《容成氏》31簡有簡文作:
孝,(始)晏昌貴先生已經指出該字與第八簡“於是乎始語堯”之“始”字和第三二簡“治爵而行祿”之
晏昌貴先生已經指出該字與第八簡“於是乎始語堯”之“始”字和第三二簡“治爵而行祿”之“治”字絕類,讀為“慈”。(晏昌貴:《 HYPERLINK javascript:openw(/admin3/list.asp?id=470) \o 上博简《容成氏》九州柬释 \t _self 〈容成氏〉中的“禹政”》,上海大學古代文明研究中心、清華大學思想文化研究所編:《上博館藏戰國楚竹書研究續編》第363頁,上海書店出版社,2004年。)郭永秉先生讀為“始”。(郭永秉《帝系新研——楚地出土戰國文獻中的傳說時代古帝王系統研究》45頁,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我們認為,晏先生對字形的分析是對的,但當從郭永秉先生讀為“始”。
整理者誤釋為“”。(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274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陳劍先生首先改釋為“救”。(陳劍:《上博簡容成氏的拼合與編連問題小議》,簡帛研究網站,2003年1月9日;又《上博簡容成氏的竹簡拼合與編連問題小議》,《上博館藏戰國楚竹書研究續編》第330
這段簡文十分難懂,學者對“三俈”和“救聖之紀”有幾種不同的看法。由於我們的意見很不成熟,所以這裏只想討論一下“於溪浴,淒於川”的讀法。
先來看簡文“淒於廣川”。整理者李零先生認為“淒”即“濟”,簡文“濟”字多從水從妻。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275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我們贊同他的觀點,楚簡中常見“淒”、“濟”相通之例。白于藍:《簡牘帛書通假字字典》143-144頁,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年。在傳世文獻中,“濟河”、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275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白于藍:《簡牘帛書通假字字典》143-144頁,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年。
《國語·齊語》:西征攘白狄之地,至於西河,方舟設泭,乘桴濟河,至于石枕。《國語
《國語》242-243頁,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韋昭注:濟,渡也。
《禮記·檀弓下》:容居對曰:“容居聞之,事君不敢忘其君,亦不敢遺其祖。昔我先君駒王西討,濟于河,無所不用斯言也。容居,魯人也。不敢忘其祖。”〔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疏:《禮記正義》314
〔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疏:《禮記正義》314頁,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
鄭玄注:濟,渡也。
《墨子·節用中》:車為服重致遠,乘之則安,引之則利,安以不傷人,利以速至,此車之利也。古者聖王為大川廣谷之不可濟,於是利為舟楫,足以將之則止。雖上者三公諸侯至,舟楫不易,津人不飾,此舟之利也。孫詒讓:《墨子間詁》
孫詒讓:《墨子間詁》166-167頁,中華書局,2001年。
《淮南子·精神》:禹南省方,濟于江。劉文典:《淮南鴻烈集解》
劉文典:《淮南鴻烈集解》233頁,中華書局,1989年。
高誘注:濟,渡也。
上舉各例中“濟”均意為“渡”。《墨子·節用中》“大川廣谷之不可濟”,更可以證明整理者把簡文讀為“濟於廣川”是正確的。
再來看簡文“於溪谷”。這句話與“濟於廣川”句式相同,“溪谷”與“廣川”對照,那麼“”與“濟”的含義也應該類似。這一點李零先生已經指出。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275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我們認為,“”當讀為“越”。“越”古音屬匣紐月部,郭錫良:《漢字古音手冊》44頁,北京大學出版社,1986年。“衛”亦屬匣紐月部。郭錫良:《漢字古音手冊》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275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郭錫良:《漢字古音手冊》44頁,北京大學出版社,1986年。
郭錫良:《漢字古音手冊》139頁,北京大學出版社,1986年。
《廣雅·釋詁》:越,渡也。王念孫:《廣雅疏證》
王念孫:《廣雅疏證》45頁,中華書局,2004年。
《六韜·龍韜·奇兵》:奇伎者,所以越深水、渡江河也。盛冬鈴:《六韜譯注》102
盛冬鈴:《六韜譯注》102頁,河北人民出版社,1992年。
《墨子·兼愛中》:譬若挈太山越河濟也。孫詒讓:《墨子間詁》
孫詒讓:《墨子間詁》107頁,中華書局,2001年。
《戰國策·西周策》:周君不入秦,秦必不敢越河而攻南陽。〔漢〕劉向集錄:《戰國策》
〔漢〕劉向集錄:《戰國策》62-63頁,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鮑彪注:越,度也。
可以看出,“越”亦均意為“渡”。簡文“越於溪谷”,含義當為渡溪谷。大西克也先生亦將“於溪谷”翻譯為“過溪谷”,大西克也:《戰國楚系文字中的兩種“告”字》,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主辦《簡帛》(第一輯)9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