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活性剂产生菌筛选与优化及其产物性质分析.docVIP

表面活性剂产生菌筛选与优化及其产物性质分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表面活性剂产生菌筛选与优化及其产物性质分析

表面活性剂产生菌筛选与优化及其产物性质分析   摘要:从被石油污染的土壤中用蓝色凝胶培养基分离筛选出1株产糖脂类生物表面活性剂的菌株B2。经生理生化试验与16S rDNA序列分析将该菌株鉴定为沙雷氏菌属(Serratia sp.)。经红外光谱与薄层层析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产生的表面活性剂是一种鼠李糖脂。以发酵液的表面张力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发酵条件,即以20 g/L豆油为碳源、5 g/L尿素为氮源、温度34 ℃、pH 7.0、发酵时间96 h。在此最佳条件下测得表面活性剂的产量为3.746 1 g/L。该菌株所产表面活性剂水溶液在其浓度为临界胶束浓度时的表面张力为180 mN/m。   关键词:生物表面活性剂;表面张力;产率;最佳发酵条件   中图分类号:Q9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6)15-3980-05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6.15.045   Abstract: A biosurfactant-producing bacteria, strain B2,was isolated by blue agar plate from the contaminated soil in Jilin oilfield. Through the analyses of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16S rDNA sequence, the strain B2 preliminarily identified as Serratia sp. The analysis recults of infrared spectral and thin-layer chromatography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biosurfactant produced by strain was a kind of rhamnolipid. The surface tension of fermentation solution as the index, the optimum fermentation conditions were obtained by orthogonal test. The optimum fermentation conditions were 20 g/L soybean oil as carbon source,5 g/L urea as nitrogen source,temperature of 34 ℃, pH of 7.0 and fermentation time of 96 h. Under the optimal fermentation conditions, the yield of biosurfactant produced by the strain could reach 3.746 1 g/L. The 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 of biosurfactant solution was 180 mN/m.   Key words: biosurfactant; surface tension; yield; optimal fermentation conditions   生物表面活性剂由微生物发酵产生,是一种生物大分子物质且具有表面活性[1]。微生物发酵得到的生物表面活性剂结构复杂,种类较多,包括磷脂、脂肽、糖脂、脂蛋白等[2]。此类物质在农业、食品工业、化妆品、医药、生物环境修复、石油工业和水处理等领域被广泛应用[2,3]。尤其在微生物采油和石油烃污水处理领域应用较多。在石油的开发、使用以及运输过程中,难免造成石油泄漏,石油浸入土壤污染生活用水,这无疑是对自然环境与人类生存的巨大挑战。自然界中存在大量可以降解石油烃的微生物,但是由于石油烃的疏水性阻碍了其在水中的分散程度,使微生物无法与石油烃有效接触,导致无法对其进行快速而充分地降解。油的乳化可提高油滴的分散程度,使微生物与油滴更容易接触,从而促进微生物对石油烃的降解[4]。一般情况下,化学合成的表面活性剂不容易自然降解,容易形成新的污染,但是,生物表面活性剂不但乳化效果明显而且易于自然降解。   生物表面活性剂虽然具有诸多优点,但是其较高的生产成本和较低的产率是其致命的弱点。所以降低生产成本、选育可高效产表面活性剂的菌株以及发酵培养条件的优化是目前研究的重点[5]。本试验筛选出一株高效表面活性剂产生菌并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以期为表面活性剂的广泛应用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