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方证之证特点
论方证之证特点
[摘要] 本文论述了《伤寒杂病论》方证体系中“证”的内涵及临床常用辨证方法,进一步讨论了该体系辨证特点。笔者认为,《伤寒杂病论》的方证体系确立了疾病的基本病机(证型)模式,该模式是正确理解人体病理变化及指导用方的基础,为准确地把握中医的思维方法提供了便捷的工具,为提高中医的临床疗效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 伤寒杂病论;方证;病机;模式
[中图分类号]R222.1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11(b)-074-02
方证辨证,即有是证,用是方的辨证方法,有称之为“方证对应”的,有称之为“汤证(或方剂)辨证”的,此为《伤寒杂病论》之一大特色。不少疑难重证,在书中不仅有精辟论述,而且从方证辨证角度出示了高效方药。当代不少中医学家称《伤寒杂病论》“治疗疑难病的专书”、“经方能起大病”等。经方大家胡希恕老先生更是提出了“辨方证是辨证的尖端”,其一生的医疗实践证实了《伤寒杂病论》的方证辨证体系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方证辨证体系的主要内容虽由“方”和“证”两方面组成,但其关键和核心在于“证”。即:首先要病者身上确实有客观存在的“证”,才能去讨论相应的“方”;客观的证决定了主观的方,有是证,才立是方;有是证,才用是方。因而,会辨“证”,才会用“方”。基于此点,笔者今就学习研究所得,不揣鄙陋,试论其方证之“证”的特点,以抛砖引玉,望有识之士不吝指教。
1 方证之证的涵义
中医治病以辨证为主,虽在辨“病”方面有所发展,但所谓的专病专方,若不适于特殊体质人体的病,反而无效,故辨“证”当为诊断的核心。证,即所患疾病的本质,主要包含了病位和病性,如病位的表、里、半表半里,病性的寒、热、阴、阳、气滞、血瘀、痰饮等。辨“证”,即是要辨这种本质。不同的疾病可以有相同的本质;同样的疾病在不同人身上可表现为不同的本质。中医治病,着重在抓疾病的本质,即重点在辨“证”而非辨“病”。
2 方证之证的特点
《伤寒杂病论》将所辨出来的证,以方剂命名,称为“某某汤证”,如“柴胡汤证”、“桂枝汤证”等。即若辨出来的这种证,用这种方来治疗,必定有效,故证与方呈现一一对应的关系。这种方与证一一对应、丝丝入扣的特点,与后世所出现的各种辨证体系有很大的不同,具体而言,有以下三个特点:
2.1 每证必有与之紧密关联的症状或症状群
《伤寒杂病论》常有此类论述。如《伤寒论》第13条“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伤寒论》第177条“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伤寒论》第101条“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症便是,不必悉俱……”等。
此特点,刘渡舟先生称“主症”,江尔逊先生称“特征症”,均表明某证必有与其紧密关联的症状出现,见到某个或某几个症状,自然会联想到某某方证(汤证)就用此方。
2.2 每证必有其内在的病机
原文中,常以外在的症状表现来引出相应的病机描述,如小青龙汤证“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桂枝汤证“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小柴胡汤证“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脏腑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著名的中医学家岳美中先生曾言伤寒论不讲病机,而致诸多学者有此误会。其实,原著中其对病机的论述极为详尽,包含了辨病位(表、半表半里、里),辨病性(寒、热、虚、实、阴、阳)及气、血、津液、痰饮、宿食、燥湿等各方面,形成了《伤寒杂病论》独特的病机理论。笔者认为,这即是以八纲为纲,以气血、津液、痰饮、宿食为目,将人体生理、病理变化的精微之处以纵横两面层层展现出来。此病因病机的论述为后世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广泛的基础。
2.3 每证必有其具体而有效的解决方法
证以方名,就是出示了高效方剂,这是与后世各辨证体系最大的不同。
3 《伤寒杂病论》中方证的基本病机模式
笔者认为,《伤寒杂病论》的方证辨证体系留给了后人极为丰富的辨治思想和临床经验。其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一点,是它确立了人体疾病的基本病机模式(即证型),为后世医家示范了辨治的规范。仅举数例,说明如下:
3.1 外邪内饮证模式
如小青龙汤证、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五苓散证,射干麻黄汤证。
3.2 外邪内热证模式
如麻杏石甘汤证、大青龙汤证、越婢汤证、文蛤汤证等。
3.3 内实(宿食、痰饮、燥屎)、热证模式
如白虎汤证、三承气汤证、瓜蒂散证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