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丑在文艺作品中价值表现
论丑在文艺作品中价值表现
摘 要:本文通过阐述丑在文艺作品中的价值表现:以丑衬美、绘丑寓美、化丑出美、审丑升位等几个方面,意在使人们与丑建立一种新型的特殊的价值评价关系。
关键词:美 丑 文艺作品 价值表现 艺术形象
从古到今人们一直公认现实美是文学作品反映的重要对象,争论较多的是现实丑能否作为文艺作品的表现对象,文艺作品为什么要表现丑,或者说丑在文艺作品中有什么价值。众所周知,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式,文艺和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它是从审美关系上来把握社会生活的,它的价值取向的内在规定是审美。这一点必然会深刻地制约和影响文艺作品对现实丑的反映。因此,要想对上述问题做出有效的解答,就不能置文艺的审美于不顾,而去孤立地就丑言丑。笔者以为丑在文艺作品中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以丑衬美。美与丑是一组对立统一的美学范畴,没有丑就无所谓美,没有美也无所谓丑。所谓“不睹琼琨之熠烁,则不觉瓦砾之可贱;不规虎豹之??蔚,则不知犬羊之质漫”[1]。艺术家们深知美与丑的比较和对照可以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因此,在描绘美的事物的同时,往往也把丑的事物作为美的对立面或作为美的背景与条件,放进文艺作品,让丑来反衬美,烘托美。雨果对这类做法极为重视,并在西方美学史上率先提出了文艺创作中的美丑对照原则。他说:“滑稽丑怪作为崇高优美的配角和对照,要算是大自然给予艺术的最丰富的源泉。”他的著名小说《巴黎圣母院》就是按照这一原则来塑造人物形象、设置人物关系的。通过相互的对比和映衬,美与丑的特征都显得格外的突出、分明。这种美丑对照的表现方式无疑是符合对立因素相克相生、相反相成的辩证法的。
美丑对照有多种表现形态。一种是不同人物形象或事物之间的对照。如臧克家的诗篇《有的人》就是如此。诗人通过对比联想,由人们纪念鲁迅想到了与鲁迅相反的另一种人,“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另一种是同一人物形象外形和内质、言语和行为之间的对照。《红楼梦》中的贾雨村就是一例。此人长的“剑眉星眼,直鼻方腮”,“相貌魁伟,言谈不俗”,但为人处世却惯会投机钻营,看风使舵。需要强调的是,我们这里所说的美与丑对照并不限于静态的差异和对立,也包括动态的矛盾和斗争。正如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所经历的那样,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往往在冲突和较量中才能得到鲜明而充分的显现,真善美与假恶丑的冲突和斗争实际蕴含着更为丰富的审美价值。
第二、绘丑寓美。一部文艺作品也可以只描绘丑的现象而不描绘美的形象,在中外文艺史上这样的作品并不少见。艺术家采用这样的表现方式并不等于是在展览丑,更不等于是在歌颂丑,因为艺术家已经将其批判意识和审美取向灌注到艺术形象之中了。对此,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明。
从创作动机看,艺术家描绘丑恰恰是为了揭露丑、鞭挞丑,其最终目的仍在于呼唤美好的人生和社会。别林斯基说:“通过否定的方法来达到,有时甚至是更忠实地达到那些专门选取生活理想一面作为写作对象的诗人所能达到的同样的目的。”文艺创作的长处之一是可以运用典型化的方法来创造艺术形象。艺术家可以把分散现象加以集中,把伪装的画皮层层剥离,把强化丑的本质深刻地揭示出来。这有利于人们清楚地认识丑并开心地嘲笑丑。正如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在滑稽中丑态是使人不快的;但是,我们是这样明察,以至能够了解丑之为丑,那是一件愉快的事情。我们既然嘲笑丑态,就比他高明。”可见,从艺术效果来说,文艺作品中的丑的形象实际上已经成为对现实生活中这些丑类的否定。莫里哀笔下的伪君子达尔丢弗、吝啬鬼阿巴贡,巴尔扎克笔下的守财奴葛朗台、暴发户克勒凡,冈察洛夫笔下的懒惰坯奥勃洛莫夫,契诃夫笔下的变色龙奥楚蔑洛夫、套中人别里科夫等等。还有秦腔演员张波的丑角表演,他扮演秦腔传统剧目《十五贯》中的娄阿鼠,将各种不同类型的丑角演绎得惟妙惟肖,令人叹服。书法家钟明善赞其“寓美于丑,儒雅风流”,书法家吴三大则用“丑尽美来”概括张波的表演功力。人们否定了这些丑类,也就从反面肯定了美。
从艺术形象的构成看,表现丑的艺术形态与丑的现实形态毕竟不是一回事。文艺创作是一种带有强烈主体性的能动的自由的创造活动。在这种创造中,艺术家必然会把他的审美理想、审美评价和审美情感融铸到艺术形象中去对美的事物加以热烈的肯定和赞扬,对丑的事物尖锐地予以揭露和批判。虽然丑本身不是美,但是人们用来区分和评价美丑的那些尺度并无二致,都出自人们的审美活动。如果艺术家不用审美的目光去烛照,就难以发现对象的丑及其背后所隐藏的社会意义。斯托洛维奇就曾明确地谈到过这一点。他说:“丑的现象本身不会令人高兴。同卑鄙的家伙交往很少有愉悦可言。但是痛斥他却真是一种快事呀!”[2]也就是说,在艺术家对丑的现象的揭露、谴责和批评中,就隐含着来自美的因素,就渗透着美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