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假山叠石在寺庙园林中应用
论假山叠石在寺庙园林中应用
【摘 要】寺庙园林园林是中国园林的一个分支,自然景色的优美,环境景观的独特,天然景观与人工景观的高度融合,内部园林气氛与外部园林环境的有机结合。园林构图一般以山水为主,其他景物都是围绕山水来布局的。因而山石是不可缺少的造园因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传统的寺庙园林假山叠石技艺特别擅长运用在寺庙周围的自然环境中,以园林构景手段,改变自然环境空间的散乱无章状态,加工剪辑自然景观,使环境空间“人工”与自然的“天趣”的融合。以满足僧人、香客和游客的修行、游览需要。
【关键词】假山;叠石;寺庙园林;自然
前言:
就寺庙园林而言,是满足僧人、香客和游客的修行、游览需要,用自己的双手创造风景的一种艺术;营造十分注重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善于根据寺庙所处的地貌环境,利用山岩、洞穴、溪涧、深潭、清泉、奇石、丛林、古树等自然景貌要素,通过亭、廊、桥、坊、堂、阁、佛塔、经幢、山门、院墙、摩崖造象、碑石题刻等的组合、点缀,创造出富有天然情趣、带有或浓或淡宗教意味的园林景观。因此假山叠石技艺的利用有为重要,以其独特的形态和自然的气息渲染宗教气氛,激发、增强游人兴致,逐步引入宗教天地和景观佳境的过渡作用,满足佛、道文化天人合一的需求。
1、寺庙假山、置石的起源
寺庙园林中假山的建造始于秦汉。后来由于魏晋南北草山水诗和山水画对园林创作的影响,唐宋时园林中建造假山盛行。唐 郑谷 《七祖院小山》诗:“ 峨嵋 咫尺无人去,却向僧窗看假山。
.道教的玄学观和佛教的玄学化,导致道士、僧人都崇尚自然。寺庙选址名山胜地,悉心营造园林景致,修缮整理自然景观,结合建筑、假山置石、树木花草营造天人合一的修行、祈祷的宗教生活环境,满足中国特有的宗教哲学思想。因此从古至今,许多僧人和能工巧匠都对寺庙假山的建造艺术有独特的理解研究,使假山艺术趋于完善。迄今为止,仍然有许多历史上留下来的古园,譬如苏州的“狮子林”、 灌县青城山的天师洞,峨眉山的清音阁等,则突破模仿自然的山水园的格局,而着力于寺院内外天然景观的开发,通过大量的假山、宗教景物的穿插、点缀和游览路线的剪辑、连接,构成环绕寺院周围、贯连寺院内外的风景园式的格局。
2、假山、置石的寺庙园林中功能
2.1骨架功能,利用假山形成全园的骨架,渲染天人合一宗教文化气氛;丛古至今许多寺庙园林皆是以山石为地形骨架;起伏、曲折皆以假山、置石为基础来变化。
2.2 空间功能,对寺庙空间进行分隔和划分。将空间分成功能不同、大小不同、形状各异、富于变化的形态。庙园林的营造十分注重因地制宜,扬长避短,通过假山的穿插、分隔、围和,创造出一定的流动空间和闭合空间。通过假山、置石的组合、点缀,创造出富有天然情趣、带有或浓或淡宗教意味的园林景观。
2.3 造景功能,假山和叠石景观是宗教文化专说及自然山地景观在寺庙园林中的再现。文化专说的仙境;自然界的奇峰异石、悬崖峭壁、泉石洞穴等景观现象,都可以通过假山叠石在园林中再现。
2.4 工程功能,在园林景观建设中,山石大多都用作驳岸、挡土墙、护坡和花台等。除此之外,园林中还广泛地利用假山叠石来组织园中的游览路线,给人一种自然的感觉。
2.5宗教文化渲染、营造、传播、宣扬的功能。在早期的佛教、道教文化传播中,为了争取更多的信徒,就充分利用假山叠石、植物、建筑相结合营造仙境,向人们来展示其文化和思想。
3、假山、置石营造技艺和手法
3.1假山营造技艺和手法
用自然山石掇叠成假山的工艺过程。包括选石、采运、相石、立基、拉底、堆叠中层、结顶等工序。
3.1.1选石。自明末造园家计成提出了“是石堪堆,遍山可采”和“近无图远”的主张。这种就地取材、创造地方特色的思想,突破了选石的局限性,为掇山取材开拓了新路。选石不可只选择奇峰孤赏的石头,还可选择方正端庄、圆润浑厚、峭立挺拔、纹理奇特、形象仿生等天然石种以及利用废旧园林的古石、名石,既可减少山石资源和资金的浪费,又可避免各地掇山千篇一律的弊病。
3.1.2采运。中国古代采石多用潜水凿取、土中掘取、浮面挑选和寻取古石等方法。现在多用掘取、浮面挑选、移旧和松爆等方法采石。
3.1.3相石,又称读石,品石。经历了从“形、质、色、声”到“秀、瘦、雅、透”的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施工前需先对现场石料反复观察,区别不同质色、形纹和体量,按掇山部位和造型要求分类排队,对关键部位和结构用石作出标记,以免滥用。经过反复观察和考虑,构思成熟,胸有成竹,才能做到通盘运筹,因材使用。
3.1.4立基。就是奠立基础。基础深度取决于山石高度和土基状况,一般基础表面高程应在土表或常水位线以下0.3-0.5米。基础常见的形式:桩基,用于湖泥砂地;石基,多用于较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