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林语堂翻译理论.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解读林语堂翻译理论

解读林语堂翻译理论   摘 要:著名翻译家林语堂先生提出:翻译是一门艺术。他倡导的翻译标准是忠实、通顺和美,在此基础上对译者提出三项要求或者说是责任,开辟了从心理学角度研究翻译的新视角,林语堂先生以其对中西文化的深入研究、扎实的专业知识,认真的工作态度,从事了大量的翻译活动,为中西文化交流和沟通做出了巨大贡献。而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也是现代白话文小说的一部经典巨作,现如今已有四部翻译作品,其中,葛浩文的译本以为读者负责的思想,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巨大成功。 那么葛浩文《骆驼祥子》英译文又是怎样体现林语堂的翻译理论的呢?着重分析《骆驼祥子》,研究其中所体现的林语堂的翻译理论。   关键字:《骆驼祥子》;忠实;通顺;美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31.084   0 引言   现代小说《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的经典作品之一,其中祥子、虎妞等几个人物形象已广为人知。《骆驼祥子》是最早被介绍到西方世界(以讲英语国家为主)的小说,也是最受读者喜爱的一部小说,其中葛浩文的译本广为流传,深得人心。葛浩文虽有其独特的翻译方法,但也包含了许多中国翻译理论。本文对《骆驼祥子》 进行详细分析,来解说中国翻译理论家林语堂先生的“忠实”,“通顺”,“美”等翻译理论。   1 《骆驼祥子》简介   《骆驼祥子》于1936年出版,作者是老舍。老舍先生原名舒庆春,是中国现代伟大的小说家,他用极其朴实的语言,生动地刻画了祥子、虎妞等几个人物形象。故事主要讲了军阀混乱时期人力车夫祥子的悲惨一生。最初,祥子是一位勤劳勇敢有着梦想并为之而努力的社会青年,然而当时的社会给他带来的却是重重阻力:靠着自己的能力买来的车子在兵荒马乱中被逃兵抢走,自己的积蓄被侦探洗劫一空,妻子虎妞因难产而死,心爱的女人小福子上吊自杀,在经历了种种悲惨事情之后,祥子的信念及梦想被现实社会一点点侵蚀,他慢慢的变得放纵,堕落,最终也没能避免自己的悲惨命运。   2 《骆驼祥子》译者葛浩文简介及《骆驼祥子》翻译背景   葛浩文,美国著名的汉学家,原英文名字 Howard Gold-blatt。 他是 2012 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作品的英文译者, 他的翻译严谨而讲究,翻译家戴乃迭评价他的翻译作品 “让中国文学披上了当代英美文学的色彩 ”,目前是英文世界地位最高的中国文学翻译家,经葛浩文之手的翻译清单包括萧红、老舍、陈若曦、朱天心、苏童、老鬼、贾平凹、白先勇、李昂、张炜、刘震云、虹影、阿来、杨绛、姜戎、莫言、王安忆、王朔、古华等二十多位名家的五十多部作品。是有史以?矸?译中文小说最多的翻译家。   葛浩文在翻译《骆驼祥子》之前已经对这部品进行了充分的学习和详细的研究,他还研究过其他英译本:当时《骆驼祥子》一共有三个英译本,其中一个版本完全颠覆了作者的本意,《骆驼祥子》是一部悲剧作品,主人公祥子一开始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后来受到拉包车厂主刘四爷女虎妞的胁迫和她结了婚,婚后虎妞怀孕,难产而死,然而这部英译本中虎妞并没有死,还高高兴兴的讲述以后的生活,不是一部忠实原文的译本。 第二个是外文出版社杨宪益手下的人翻译的,译本不灵活,读起来不真实。 最后一个版本是一个中文不是太好的人翻译的,不但语义上有较多的错误,具体情节也不能够详细描述。葛浩文吸取前人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免自己再犯同样的错误。   3 林语堂简介及其翻译理论   林语堂,1895年10月10日出生于福建省龙溪县坂仔村,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吾国与吾民》(My Country and My People,又译作《中国人》)是林语堂先生的著名英文作品,在美国出版后短短几个月就印了七版,一度成为畅销书之一,因此林语堂先生在国外小有名气。   林语堂先生对中西方文化有着深刻而独特的见解,他对中英两种语言的运用自如以及熟知程度,为他在翻译方面取得巨大成就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林语堂在他的《翻译论》中最早,也是最全面最系统的提到他所主张的翻译理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译者基本素质的要求和翻译标准。   3.1 译者基本素质的要求   关于译者基本素质的要求,林语堂先生提出了三个重要观点:“第一是对原文文字上及内容上透彻的了解;第二是译者有相当的国文程度,能写清顺畅达的中文;第三是译事上的训练,译者对于翻译标准及手术的问题有正确的见解。”   3.2 翻译标准   另一方面,他也解释说明了翻译标准的问题,并提出了翻译的三条标准:忠实、通顺和美。   (1) “忠实”。林语堂认为的忠实标准是译者第一的责任就是对原文或原著者的责任。在他看来,“忠实”的真正涵义在于:①非字字对译。并不是每个字需一一对应全部照翻无误,因为字义是活的,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