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解磷细菌在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上应用前景
解磷细菌在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上应用前景
摘要 随着城市点源污染得到逐步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污染源。介绍了施用磷肥造成的面源污染,解磷细菌在植物吸收磷素等营养元素方面的作用,并提出了应用解磷细菌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可行性及应用前景。
关键词 农业面源污染;解磷细菌;磷吸收
中图分类号 X1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08)17-0249-02
磷素是植物生长的必需矿质元素之一,但是土壤中的有效磷含量并不高。目前多利用高水溶性磷肥来满足植物对磷素的需求[1]。磷肥施入土壤后易形成难溶性的磷酸盐并迅速被土壤矿物吸附固定或为微生物固持,其当季利用率一般仅为10%~25%[2]。面对土壤缺磷及磷肥利用率低的状况,粮食的大幅增产总是伴随着磷肥的大量使用。随之而来的是大范围的农业面源磷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及其造成的水体富营养化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3]。
解磷细菌能够将土壤中的难溶态磷转化为植物可利用状态。利用解磷细菌提高土壤有效磷素含量和施入的磷肥利用率,减少土壤磷素流失,对于治理由于大量施用磷肥引起的面源磷素污染具有重要的意义。
1磷肥施用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
磷是植物体内核酸、多种酶及辅酶、ATP的重要组成元素。土壤供磷水平高低是影响植物生长的关键因素之一。我国耕地土壤中全磷含量很高(为0.4~2.5g/kg),但对植物有效的磷含量还不到全磷的1%。加之我国人多地少,工业和房产业快速发展又侵占大片农田用地,使耕地面积更加不足。要使粮食供应满足社会需求,行之有效的办法是大量施用磷肥。
磷肥施入土壤后,由于吸附、沉淀和微生物固持等作用,磷素被土壤固定、积累[4],土壤中磷素的积累必然导致径流中磷浓度的提高。研究表明,施入土壤的磷肥只有很小一部分能被作物吸收利用,绝大部分则以不同的形态存在于土壤中或转入地下水中,存在于土壤中的磷素,在雨水冲刷下随径流进入水体,形成大面积的面源磷污染。而且长期施用磷肥,农田耕层土壤会积累大量磷素,加速农业面源磷污染[5]。据调查,南方土壤多偏酸性,直接将磷肥施入土壤后,磷素会被大量固定,大大降低磷肥的肥效[6]。湖北省2001年磷肥施用量比1990年增加了将近1倍,2001年湖北省施用磷肥54.56万吨,按照当季利用率为20%计算,仍有43.65万吨磷肥未被有效利用而随雨水径流进入水体造成面源污染[5]。高超、张桃林在研究近年太湖地区农田土壤磷素动态变化中发现,大量施肥提高了全磷和速效磷含量,农田磷素水平显著提高,但同时增加了土壤磷向水体流失的风险,易造成更为严重的面源污染[7]。
2解磷细菌生态分布及其对植物吸收磷素的影响
2.1解磷细菌生态分布
解磷细菌(phosphate-solubilizing bacteria,PSB)是一类能够将植物难以吸收的磷转化为可利用状态的微生物。它具有强烈的根际效应,即种类、数量、分布和菌种与根际环境间相互关系均受根际微域环境的影响[8]。林启美等通过分析农田、林地、草地和菜地土壤有机磷细菌和无机磷细菌的数量及种群结构,发现有机磷细菌数量比无机磷细菌多;有机磷细菌主要是芽孢杆菌属,其次是假单胞菌属;而无机磷细菌主要是假单胞菌属;菜地土壤解磷细菌的数量和种类最多[9]。尹瑞玲调查了我国旱地土壤中的解无机磷菌,发现平均1g土壤中约有1 000万个,占土壤微生物总数的27.1%~82.1%,以黑钙土中解磷菌数量最多,而红壤、砖红壤中数量最少[10]。
2.2解磷细菌对植物吸收磷素的影响
解磷细菌施入土壤后,其生长代谢可以在植物根际形成供磷微区,从而改善植物磷素的供应,增加作物磷素吸收量,提高作物产量[11]。有人分离筛选出B2和B67解磷细菌,制成菌剂,进行了小麦、玉米、甘蓝、青菜、莜麦等作物的盆栽和大田对比试验,结果甘蓝增产8 007.0~11 920.5kg/hm2,玉米增产961.5~1 200.0kg/hm2,青菜增产9 297.5~13 881.0 kg/hm2,莜麦增产189~330kg/hm2,增产效果显著,且提高了土壤速效磷含量,培肥了土壤[12]。有研究发现,解磷细菌具有解磷和促进生长双重作用[13]。目前发现解磷微生物能够产生生长素(IAA)、赤霉素(GA)、细胞分裂素(CK)、铁载体、HCN等物质。国外有研究从小麦根际筛选出多株Penicil-lium oxalicum,并进行接种试验,发现它们均显著提高了小麦对磷的吸收,且大部分菌株产生了IAA[14]。
另外,接种解磷细菌还能促进植物对钾、钙、镁、铁、锌等营养元素的吸收。在小麦体内接种Penicillium bilaji后发现钙、铁含量增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