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唐代以前都邑赋表现内容及其建筑史料价值.docVIP

论唐代以前都邑赋表现内容及其建筑史料价值.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唐代以前都邑赋表现内容及其建筑史料价值

论唐代以前都邑赋表现内容及其建筑史料价值   摘要:都邑赋是古代赋体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古代城市及其建筑研究的重要资料,本文从文献研究的角度论述了都邑赋分类的由来及其收录范围,并对唐代以前都邑赋的历代创作、现存篇目及其所赋城市,以及赋文的表现内容与价值和资料的可靠性等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赋;古代城市;建筑;文献;唐代以前   中图分类号:TU-0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60(2008)05―0033―0008      一、都邑赋的由来与收录范围      都邑赋是我国古代赋体文学的传统题材,也是赋文编辑的重要类别。从建筑史的角度而言,它的出现是我国古代城市发展的必然结果。   如果说目前所知最早出现的都邑赋创作――西汉扬雄的《蜀都赋》并不专注于对城市本身的描述,而是充满对乡邦故里的热爱与怀念之情的作品,那么以东汉初年杜笃的《论都赋》为始大量出现的论都之作,则无疑非常鲜明地表现出文学对于城市,首先是京都选址及其建设的关注,被最早对赋进行讨论的文艺理论著作南齐刘勰的《文心雕龙》列在“京殿苑猎”大赋题材之首。京即京都,刘勰以后,萧梁时期昭明太子萧统所编《昭明文选》即以“京都赋”为分类收录了这类题材中的代表性作品: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南都赋》和左思的《三都赋》,并析《两都赋》为《西都赋(并序)》、《东都赋》,《二京赋》为《西京赋》、《东京赋》,《三都赋》则并序析为四篇:《三都赋序》和《蜀都赋》、《吴都赋》、《魏都赋》,明显带有从单体城市的角度收录赋文的特点。京都赋,顾名思义就是以历代都城为描写和论述对象的作品,但后来又产生了一些以一般城市和关隘为描写对象的作品,故宋人李?P《文苑英华》收赋又在“京都”外增设“邑居”一类,并把以桥、堤、市等为描写对象的作品也收入其中。都邑赋的分类始见清陈元龙编纂的《历代赋汇》,作为我国古代收赋最多的赋总集,以其收赋情况来看,“都邑”的命名盖合“京都”、“邑居”二类而言,最大限度地扩展了这一类别的题材收录范围。   首先,从《历代赋汇》一直承继《昭明文选》而来的分类体系中明显存在的对以建筑描写为主的作品按建筑类型划分的原则来看,凡以城市为描写题材的作品,不论叙述写实还是议论抒情,均属都邑赋范畴。   已知唐代以前以都邑命名的赋共52篇:扬雄《蜀都赋》、杜笃《论都赋》、班固《两都赋》(按《昭明文选》,以2篇计)、傅毅《洛都赋》、《反都赋》、崔驷《反都赋》、《武都赋》、张衡《南都赋》、《二京赋》(按《昭明文选》,以2篇计)、刘桢《鲁都赋》、徐斡《齐都赋》、曹植《洛阳赋》、《迁都赋》、吴质《魏都赋》、刘劭《赵都赋》、《许都赋》、《洛都赋》、佚名《中都赋》、阮籍《东平赋》、《元父赋》、文立《蜀都赋》、韦昭《云阳赋》、何桢《许都赋》、傅玄《正都赋》、《蜀都赋》、左思《齐都赋》、《三都赋》(按《昭明文选》,以3篇计)、王虞《洛都赋》、庾阐《扬都赋》、《吴都赋》、曹毗《魏都赋》、《扬都赋》、《冶城赋》、夏侯弼《吴都赋》、鲍照《芜城赋》、孔逭《东都赋》、吴均《吴城赋》、萧纲《围城赋》、高允《代都赋》、梁祚《代都赋》、阳固《北都赋》、《南都赋》、裴景融《邺都赋》、《晋都赋》、裴伯茂《迁都赋》、王贞《江都赋》、杨温《零陵赋》、佚名《齐都赋》,除傅玄《正都赋》一篇恐是误人“巧艺”类之外,余者皆被《历代赋汇》收入都邑赋门下。其中曹植《洛阳赋》、鲍照《芜城赋》和吴均《吴城赋》,本是废都怀古之作,按《芜城赋》被《昭明文选》收在“游览”类中推演,此3篇作品当一如唐刘禹锡的《山阳城赋》和宋张耒的《吴故城赋》,人《历代赋汇》的“览古”类;而阮籍《东平赋》、《亢父赋》、韦昭《云阳赋》、杨温《零陵赋》,所写既非皇城亦非王都,除《云阳赋》情况不明外,《零陵赋》据《隋书?腾穆王瓒、嗣王纶列传》记载,是杨温被贬至此地后的自寄之作,零陵地处偏僻,“其辞哀思”,而《东平》、《亢父》二赋则写城市自然和历史环境与人性、民风、政治的关系,以贬损代替赞美,可当之“讽喻”。但从总体上考虑,《历代赋汇》览古类收入的大都是登楼、橹、城墙等高大建筑时的咏怀之作,而讽喻则以抒情言志为主,在这两类中,城市和建筑仅仅是其言志抒情的依托,并非描写的中心,而都邑赋则大都是以城市为描写主体的作品,故《历代赋汇》以此7篇入都邑赋。这一改变无疑是方便建筑学研究的。故笔者以为,对于《历代赋汇》中别收的唐后之作,如上述《山阳城赋》、《吴故城赋》也可以做同样看待,收归都邑赋中。而曹植《迁都赋》,从今存赋文来看。实质上是借屡次被贬迁都抒发自己一生在政治上不得意的感慨,并非以城市为描写和感怀对象,故应当排除在都邑赋之外。萧纲《围城赋》以《梁书》本传来看,其旨盖在责怪朱异轻信导致侯景之乱建康城被围,虽不可能是以城市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