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唐宋渔父词文化意蕴与词史意义.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唐宋渔父词文化意蕴与词史意义

论唐宋渔父词文化意蕴与词史意义   摘 要:以渔父为描写对象、抒情意象或抒情形象的渔父词作,自张志和一曲开始,历唐而宋唱和之作尤多,并且以渔父为题材的词作日渐繁盛。这些词或描写渔父的生活及其生活环境,或借渔父来抒发隐逸之思,或借渔父来参禅悟道。若按唐宋词抒情主人公形象分类,渔父词堪与思妇、游子、志士等类词相颉颃,可以成为一个独立的“渔父”系列,所具有的文化意蕴、词史价值值得重视,这对唐宋词抒情形象研究的全面展开将大有助益。   关键词:渔父词;唱和之风;文化意蕴;词史价值   中图分类号:I20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608(2007)06-0117-06      渔父词,顾名思义,主要指以渔父为描写对象、抒情意象或抒情主人公的词。这些词或描写渔父的生活及其生活环境,或借渔父来抒发隐逸之思,或借渔父来参禅悟道。描写渔父生活者,如南宋戴复古的《渔父》,描述了渔父饮酒的生活片断:由饮酒写到醉,由醒写到笑。描写渔父生活环境者,如花间词人阎选《定风波》,该词描述了渔父的生活环境:江山帆影、游鱼寒波、渡口白鸟、烟袅芦花、渔歌归棹、竹径青莎、深夜新雨、珠露圆荷,一幅静美淡雅的风景画。借渔父来抒发隐逸之思者,像北宋号为逐客的王仲甫的《蓦山溪》,是借渔父的“浮家泛宅”、“神仙生涯”来抒发隐逸之思的。又如胡寅的《水调歌头》是首怀古词,词人在桐庐七里濑严子陵钓台凭吊,感慨其“渔父”高致。借渔父来参禅悟道者,如惠洪《渔父词?船子》,这里“渔父”反而比和尚更知“道”了。以上所列举的词,或写渔事,或写山水,或写隐逸,或怀古,或唱道,但这些词都有个共同特征:都离不开“渔父”生活,都有个逍遥自在的渔父意象或形象存在。我们管这类词叫渔父词。   据本人统计,唐宋词人填制有渔父词者近百人,词作500余首,数量上远远超过边塞等类词。然而就目前唐宋词分类研究的情况来看,却并未给如此多的渔父词一个应有的名分。如现代按照描写对象来给唐宋词分类者,始见民国胡云翼的《宋词研究》。他将词归为11类,艳情词、闺怨词、思乡词、隐逸词、山水词等[1]。当代《宋词精华分类品汇》则分为季节、节序、宴饮、送别、感旧、人物等21类[2];《全宋词精华分类鉴赏集成》则分山水部、田园部、咏史部、交通部、宗教部等54部,部下设门,门下设类,分得更为精细。由于这些分类标准不一,每类词作之间相交叉的现象多有出现[3]。这样,同是以渔父为描写对象与抒情意象的渔父词,就或被隶属于人物类,或被归在咏史怀古类,或被列于江湖山水类,或被选在边塞爱国类,或被纳入归思隐居类。这种归类显然有不到之处,并不利于唐宋词主题研究、抒情形象研究的深化。其实,若按唐宋词抒情主人公形象分类,渔父词堪与思妇、游子、志士、歌妓等类词相抗衡,可以成为一个独立的“渔父”系列。尤其是渔父词所具有的文化意蕴、词史价值,都值得我们予以重视。而这对唐宋词抒情形象研究的全面展开将大有助益。      一、唱和之风      欲论唐宋渔父词的文化意蕴与词史意义,当首先对其填制情况进行史的考察与勾勒。总的来看,唐宋渔父词的填制是在唱和之风的影响下展开的。烟波钓徒张志和堪称渔父词“鼻祖”。当时顾况虽有《渔父引》,柳宗元虽有《?G乃曲?渔翁》,然而都远不如玄真子的《渔父词》“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一阕传播广,影响大。中唐诗人钱起《江行》这样写道:“曾有烟波客,能歌西塞山。落帆唯待月,一钓紫菱弯。”咏及的就是张志和填写渔父词一事。据《续仙传》载:“颜真卿为湖州刺史,与门客饮,乃唱和渔父词。其首唱即张志和之词‘西塞山前’云云。真卿与陆鸿渐、徐士衡、李成矩共和二十五首,递相夸尚。”[4]又《唐朝名画录》云:“鲁公宦吴兴,知其高书,以《渔歌》五首赠之。张乃为卷轴,随句赋象,人物、舟船、烟波、风月,皆依其文,曲尽其妙。”[5]据此可知,张志和首唱五首,颜、陆、徐、李均唱和五首,张志和《渔父》还受到其后的宪宗皇帝李纯的仰慕。文宗时的宰相李德裕有《玄真子渔歌记》一文:“德裕顷在内廷,伏睹宪宗皇帝写真求玄真子《渔歌》,叹不能致。余世与玄真子有旧,早闻其名,又感明主赏异爱才,风思如此,每梦想遗迹,今乃获之,如遇良宝。”[6]可知,张志和《渔父》由于年久失传,皇帝欲见,赖李德裕之力才得以见到。当时有无名氏和张词15首。如其四写道:   五岭风烟绝四邻,满川凫雁是亲。风触岸,浪摇身,青草灯深不见人。   与张氏的五首渔父意境、风格无别。难怪有人误认为是张氏本人所作(注:此组词自《??村丛书?金奁集》以来皆以为张志和作,近人曹元忠、朱孝臧方定为中唐词人和张氏之作。)。引人注目的是,穆宗长庆三年日本的嵯峨天皇曾和词五阕,每阕末第三字均用“带”字。皇女智子内亲王、滋野贞主又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