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唐宋科举士风之三变及其对诗风影响.docVIP

论唐宋科举士风之三变及其对诗风影响.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唐宋科举士风之三变及其对诗风影响

论唐宋科举士风之三变及其对诗风影响   [摘 要]在唐宋科举士风演进的大链条中,最根本的变化有三次:第一次是在唐宣宗即位(847)后,第二次发生在唐亡(907)后,第三次是在宋太宗即位(976)后。唐宣宗开创了进士独尊的局面,也开始了唐代科场最黑暗的时期,广大寒士普遍蹭蹬举场数十年仍然如痴如狂,使得唐末六十年成为唐诗大普及的极端时期;五代(舍宋太祖时期)文人远离科举,养成“吟癖”;科举制度在宋太宗以后展现强大的生命力,文人形成意气风发、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科举士风,由此促进了重理性、好议论诗风的形成。三次巨变,最终完成了螺旋式的回归,宋代文人的精神境界也实现了一次飞跃。   [关键词]唐宋;科举士风;三变;诗风   [中图分类号]120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434(2006)02―0145―05   唐宋两朝,新兴的科举制度及其嬗变对不同时期知识分子精神面貌、行为方式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形成阶段性的共同倾向,我们姑且称之为科举士风。科举士风往往是我们考察文学的时代风貌的一把钥匙,它会帮助我们打开唐宋诗歌风貌演变的重重大门,揭示其演变的深层原因。通过详细考察,我们发现,在唐宋科举士风演进的大链条中,最大、最根本的变化有三次:第一次是在唐宣宗即位 (847)后,第二次发生在唐亡(907)后,第三次是在宋太宗即位(976)后。三次巨变相应地给文学(主要是诗歌)风貌的演变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一      唐代选择官吏,主要有科举、以门荫人仕和流外人流三种途径。初唐时,科举①在这三种途径中的地位是很不重要的。但到武后之时,出现了唐代科举制度的第一次变革,陈寅恪先生认为它有社会革命的意义:“及武后柄政,大崇文章之选,破格用人,于是进士之科为全国干进者竞趋之鹄的。……故武周之代李唐,不仅为政治之变迁,实亦社会之革命。”[1](P18)其实,科举地位的提高只是相对而言,直到盛中唐,它仍未取代门荫成为人仕的主要途径②。据陈铁民先生统计,盛唐时代科举人仕者占24%;以门荫人仕者占46.8%[2]。可见门荫人仕仍是盛唐仕进的最主要途径。安史乱后,进士科 (亦称文学科)的地位进一步提升,考进土的举子越来越多,明经出身受到鄙视甚至嘲笑,进士与明经的矛盾尖锐化。比如元稹明经及第后拜访李贺,李贺不仅不见,还挖苦嘲笑(《剧谈录》卷下)。当然在此局面形成过程中,由于涉及到世族与庶族、子弟与寒俊之间的矛盾,也伴随一些颠簸和斗争,如肃宗朝的刘蛲、代宗朝的杨绾、文宗朝宰相郑覃、武宗朝宰相李德裕皆猛烈攻击进士科并曾请求皇上罢进士科。虽然进士科未被罢停,但进士科的核心科目“诗、赋”却多次遭到停试。如开元二十五年进士停试诗赋;德宗建中二年,以箴、论、表、赞代诗、赋;文宗大和七年八月,诏停试诗赋,等等。   晚唐武宗对进士地位的提高起了推波助澜作用。唐武宗规定,只有科举及第,尤其进士及第者,才可称“衣冠户”,他们不仅“免一门差徭”,而且“输税全轻”(唐武宗肋口尊号后郊天敕文》)。但进土科真正形成独尊统治的地位是在唐宣宗即位以后,可以说,宣宗大中初年(847)是唐代文人科举士风、科举心态发生巨变的分水岭和转折点。   据统计,中唐宪宗以后进士出身在宰相中所占的比例为:宪宗朝宰相29人,进土出身7人;宣宗朝宰相23人,进士出身20人;懿宗朝宰相21人,进士出身20人q)。可见,晚唐宣宗朝才突显出进士独尊的局面②。通过唐宣宗的努力,进士科被赋予至高无上的荣誉,因而“进士自此尤盛,旷古无俦”(孙柴《北里志序》)。唐宣宗以后,不仅再无人敢奏罢进士科,再无人敢奏停试诗赋,而且诗赋(尤其诗歌)得到前所未有的偏重:恢复“日试万言科” (诗赋)、“日试百篇科”(诗)等制科举,大中、咸通间,诗坛一时涌现出“日试万言王凝”、“孙百篇”、“胡百篇”、“庞百篇”的荣誉头衔和名号③;恢复进士杏园宴集,宣宗常亲自参加新科进士的曲江宴、杏园宴,赋诗助兴(《旧唐书》卷十八下宣宗纪);允许不第进士自荐诗三百篇,优秀者当即授官,“宜宗锐意文治,白衣稍出流类,亦往往上闻”(司空图《卢渥神道碑》)。又如唐宣宗微服私访考察进士科得失,一次遇到举子卢渥,宣宗赏其诗作,索其诗卷,袖之而去,他日令主司放其进士及第(《北梦琐言》卷八)。宣宗甚至以九五之尊自称“乡贡进士李道龙”、“乡贡进士李某”(《唐语林)卷四“企羡”)。大中十三年(859),即将死去的唐宜宗下诏裁放大批宫女,准许放出的宫女嫁给文武百官,但是不许嫁给从未及第的举子(《云溪友议》卷下)。此事对于广大寒士争取进士及第无疑具有极大的刺激。   唐宣宗在提高进士地位的同时,又敕令取消对子弟的限制,消除子弟与科举的对立。本来,进士科主要是面向广大“寒士”的。在唐宣宗以前,“子弟”的人仕途径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