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塑造理论在初等教育中运用.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行为塑造理论在初等教育中运用

行为塑造理论在初等教育中运用   摘要:以徐力杀母事件作为引子,通过行为主义学派的行为塑造,对徐力杀母事件进行分析并尝试探讨行为塑造在学习过程中的应用与不足。利用逻辑分析法对徐力杀母事件进行分析,并将行为塑造结合到现代教育和未来教育发展的应用。   关键词:行为塑造 行为主义 徐力杀母   行为塑造(behavior shaping)是斯金纳指的操作条件反射结果而提出养成新行为的养成技术。通过强化或惩罚等不同的手段建立某种行为或对行为进行矫正,以便接近适应性行为的治疗手段。在我国的传统教学方式有“棍棒底下出孝子”一说,因此在对教育学生方面,更倾向于使用鞭打、体罚等惩罚性的行为。望子成龙是每个家长的愿望,而2000年1月17日发生在浙江省金华市一名17岁少年杀死自己母亲的徐力杀母事件(光明日报,2000年2月15日)震惊了当时社会。在教师眼中,徐力是一位“品学兼优”的三好学生,总是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乐于助人,不明白为什么会干出如此暴行。根据报道徐力母亲――徐母对孩子及其严厉,只要孩子无法考得全班前十名便对孩子狠打一顿,最后终于引发了儿杀母的悲剧。此事引发了当时社会各界对“棍棒底下出孝子”有了深刻的反思,而善用强化和惩罚方式对行为塑造的应用有助于帮助教师或父母更好地塑造孩子的学习行为也减少诸如以上类似悲剧的发生。   一、报道简文   从新闻报道中得知,徐力是金华市第四中学高二学生,出生普通家庭。父亲长期在外工作,一切衣食住行都是由徐力母亲――吴凤仙女士亲手照料。徐母在徐力高一下时从原本班上倒数第二通过努力一下跃到班上第十名,这让徐母喜出望外,在日后的日子对徐力的期望便更高了,徐母要求徐力每次考试必须考获班上前十名。在1999年11月低,徐母得知徐力考试成绩退到班上第十八名时,回家后便对徐力一阵狠揍,更警告爱踢足球的徐力若再去踢足球便打断其腿。在长期中压的情况下,终于在2000年1月17日,徐母阻止正在看电视的徐力并警告他期末考必须考获前十名。徐力因此再次与母亲发生争执后,一怒之下将手握木柄榔头将母亲活活砸死。而后,徐力将母亲的遗体毁尸灭迹后写信欺骗父亲说,母亲去杭州看病且照常参加考试。   二、行为主义观点分析徐力杀母事件   在行为主义观点看来,徐力在高一上学期原本是班上倒数第二名,但通过自身的努力一下跃到班上第十名,使徐母喜出望外。这在行为主义的观点上来看,徐力获得第十名是强化了徐母“望子成龙”的期望。另外,不排除也?S有人称赞徐母教导有方等,称赞便成为了徐母望子成龙的强化物。   美国著名行为主义学派心理学家斯金纳(Burrhus.F.Skinner,1904-1990)认为,行为会发生是强化的作用,适当的强化物会加强或重复某种行为。根据斯金纳的观点,由于徐力考获班级第十名和别人的称赞都强化了徐母的期望,因此徐母便加强了督促徐力学习的行为。督促在汉语词典中指长辈对小辈监督推动,使小辈朝预定目标前进。督促方法很多,但徐母却选择使用惩罚的方法督促徐力学习。在行为主义的观点认为惩罚主要用于消除或减少行为发生的次数。其中,惩罚又分呈现性惩罚(presentation punishment)和移去性惩罚(removal punishment),前者指增加个体厌恶的刺激以减少个体行为的重复,体罚则属于当中的一种。后者指减少个体满意的刺激以减少个体行为次数。从行为主义对于惩罚的观点徐母在得知徐力成绩退步时对徐力一阵狠揍,又警告喜爱踢球的徐力若再踢球将打断徐力的腿,徐母即使用了呈现性惩罚又使用了移去性惩罚双管齐下,终于导致了徐力杀母的悲剧。   除了徐力杀母事件外,2009年12月13日陕西一名初中二年级学生晚自习后将母亲杀死并将尸体埋在农田中,三个月后才发现(《华商报》2010年4月5日)。文中提及学生在杀死母亲后在日记以第一人称写到严厉的母亲对自己的期望如何使自己慢慢走向绝望。除了以上所说,因为家长对孩子寄予太高的期望,最终导致孩子杀死父母的新闻案例数不胜数。导致悲剧的不是父母寄予孩子太高的期望,而是父母没有正确地使用恰当的方法教育孩子。   三、行为塑造在徐力杀母事件中的应用   行为塑造在行为主义看来主要是使用强化和惩罚等不同的手段建立或消退个体的行为。本文所提,强化是会促进或增加个体的行为,而惩罚是会降低或减弱个体的行为。在徐力杀母事件中,若徐母恰当地使用强化和惩罚是否会有不一样的结局呢?   在徐力第一次获得班上第十名的时候,徐母应该给予奖励,即强化物。强化物指对个体而言是具有意义的,它可以是奖励、称赞等,对不同的个体强化物也会不同,如对喜爱踢足球的人来说可以踢足球对其是有意义的,而对不喜欢踢足球的人来说踢足球是没有意义的。   简文中,徐母警告徐力若再踢足球便打断其腿,如此可以推断出踢足球对徐力是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