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东西交汇中王国维治学特点
论东西交汇中王国维治学特点
摘要 王国维是中国?F代学术传统的重要奠基者,他的学术成就的取得不仅与他早年所打下的深厚扎实的国学根柢有关,而且更与他对西学的广泛深入的接触和吸收分不开。正是他这种广博、深厚的学术素养,造就了他在?F代学术史上融会中西、贯通古今、截断众流、卓然独往的学术风格和治学途径。
关键词 王国维 康德 实证分析 形而上学
中图分类号 B259.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7326(2011)11-0025-06
王国维(1877-1927年),字静安,号观堂,浙江海宁人。他在哲学、文学、美学、古文字学、音韵学、殷周史、汉唐史、蒙元史、敦煌学等多个领域的开创性成就和划时代贡献,使他成为了中国?F代学术传统的重要奠基者。
王国维在少年时代在其父和塾师的指点教授下,于旧学方面打下了扎实的根基。据其弟称,其父在奔祖父丧守制在家时“遂里居不出,以课子自娱,发行箧书,口授指画,每深夜不辍。时先兄才十一岁耳,诗文时艺,早洛洛成诵。”“先兄一生淡名利,寡言谈,笃志攻典,一本天性。而弱冠内外,其有承于先君子者尤众。”后始知西学,于是无意科举,心倾新学,憧憬“游学”,“始知世尚有所谓新学者,家贫不能以赀供游学,居恒怏怏。”“先君子论康梁疏论示先兄,先兄于是弃贴括而不为。”1898年,王国维进上海《时务报》社,同时人东文学社学习,这是王国维学西学之始。也就是在东文学社,王国维始接触到康德、叔本华哲学。他后来回忆当时情景时写道:“是时社中教师为日本学士藤田丰八、田冈佐代治二君。二君故治哲学,余一日见田冈君之文集中,有引汗德、叔本华之哲学者,心甚喜之。顾文字暌隔,自以为终身无读二氏之书之日矣。”从1903年到1907年这5年时间内,王国维从康德到叔本华,又从叔本华返回到康德,反反复复地研究康德哲学和叔本华哲学,并四次集中精力专攻康德哲学。“余之研究哲学,始于辛壬之间。癸卯春,始读汗德之《纯理批评》,苦其不可解。读几半而辍。嗣读叔本华之书,而大好之。自癸卯之夏以至甲辰之冬,皆与叔本华之书为伴侣之时代也。其所尤惬心者,则在叔本华之《知识论》,汗德之说得因之以上窥。然于其人生哲学,观其观察之精锐与议论之犀利,亦未尝不心怡神释也。后渐觉其矛盾之处。”“次年始读汗德之《纯理批评》,至《先天分析论》,几全不可解,更辍不读,而读叔本华之《意志及表象之世界》一书。叔氏之书,思精而笔锐,是岁前后读二过,次及于其《充足理由之原则论》、《自然中之意志论》及其文集等,尤以其《意志及表象之世界》中《汗德哲学之批评》一篇,为通汗德哲学关键。至二十九岁更返而读汗德之书,则非复前日之窒碍矣。嗣是于汗德之纯理批评外兼及其伦理学及美学。至今年(1907年)从事第四次之研究。则窒碍更少。而觉其窒碍之处,大抵其说之不可持处而已。此则当日志学之初所不及料,而在今日亦得以自慰藉者也。此外如洛克、休蒙之书,亦时涉猎。”
在王国维接触与研究康德哲学之初,是因为其“体素赢弱,性复忧郁,人生之问题。日往复于吾前,自是始决从事于哲学。”他此时所读的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一书不仅晦涩难懂使其苦不可解。而且似乎只是大谈认识论问题,故对他所急需要解决的人生问题之事无补,于是更辍不读。而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一书“然于其人生哲学,观其观察之精锐与议论之犀利,亦未尝不心怡神释也”,故王国维流连沉醉于其中,进入了一个“与叔本华之书为伴侣之时代也”。他对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一书仅谈知识论颇有微词而对叔本华重建形而上学则大加赞赏:“汗德之学说,仅破坏的而非建设的,彼憬然于形而上学之不可能而欲以知识论易形而上学,故其说仅可谓之哲学之批评,未可谓之真正之哲学也。叔氏始由汗德之知识论出而建设形而上学,宁视汗德为叔氏之前驱者为妥也。”…㈣’然而,随着王国维对叔本华学说研读的进一步深入,他发?F叔本华之说“半出于其主观的气质,而无关于客观的知识”,客观的知识竞置于主观的玄思之上,叔氏之说却是如此不可信和不可恃。对王国维来说,叔氏之形而上学虽在情感上不忍舍弃,但他还是对它产生了怀疑和不信任。于是他重读康德之书,此时已研读过有关叔本华论康德文字的王国维对康德之说也“非复前日之窒碍矣”。当王国维最终从叔本华返回到康德哲学后,康德那些关于知识的论述:知识必须建立在感性直观的基础上,先天的直观形式与知性范畴皆离不开经验材料,如此等等,使得王国维深信:“直正之知识唯存于直观。”
正是康德哲学对知识必须建立在感性直观基础上的强调以及对超验知识的拒斥,为王国维从人生哲学的关注转向经验实证论提供了一种内在驱动力。随着王国维的这种哲学视野的转向,他采用经验主义原则和实证论方法,对中西哲学史上那些人们极为推崇并视之为神圣的重要概念和范畴进行了审视和剖析。首先他对“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