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日本动漫中华文化元素
试论日本动漫中华文化元素
日本动漫向来以内容见长,玄妙精深的中华文化成为其天然的题材库。从古典名著到民间传奇,从志怪小说到阴阳五行等等,无一不有涉及。本文试重点说明日本动漫中存在的中华文化元素。
作为颇具特色的大众文化,日本动漫具有丰富人们生活、满足人们对特定文化渴求的功能。天马行空的想象,绚丽多彩的画面,引人入胜的情节,无一不是推动其发展的动力。就动漫题材来说,内容广泛,汲取了不同国家的资源,对于中华文化,更是信手拈来。如:有的选材于中国典籍和文学名著,并进行视觉艺术的呈现或是加以改编创作;有的对民间传说和志怪文化进行描绘;还有的选自特定的中华传统文化,对诸如饮食文化、武术文化等进行创作,使作品充盈着中华文化元素。
一、选材于古典名著
明代小说家吴承恩创作的魔幻浪漫主义小说《西游记》,以唐代贞观年间玄奘法师天竺取经为蓝本。汇聚民间话本、史料,独辟蹊径地描绘了一个亦真亦幻的神魔世界。这部内容庞杂的作品融合了佛、道、儒三家的思想,集思想性与艺术性于一体,是古典小说中不可多得的杰作。成书以来便广为流传,迄今已有诸多译本。
日本对《西游记》的翻译始于18世纪中叶。1758年西田维则所译和文译本《通俗西游记》,开启了《西游记》在日本的广泛传播。时至今日,《西游记》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文化题材,各种以《西游记》为蓝本的创作层出不穷,如文学、影视作品等。动漫作为一种大众文化,更是不乏以此为题材的佳作。
1926年大藤信郎创作的《孙悟空物语》是最早出现西游记题材的日本动漫,这部改编自《西游记》的动画作品大获好评。大藤信郎是日本动画史上的天才人物,他的千代纸动画风格独特,灵活运用了日本的传统材料。在他死后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大藤奖”更是日本动画人心中的至高奖项。
日本现代动漫之父手冢治虫开启了战后日本动漫的新纪元,而他投身于动漫事业的引路者正是孙悟空。1941年中国动画鼻祖万氏兄弟制作了我国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影片根据《西游记》“孙悟空三借芭蕉扇”有关章节改编,上映之后,盛况空前。手冢治虫在观看了影片后,深受触动,遂决意将动漫作为自己的终身事业。
1952年,手冢治虫开始创作属于他的孙悟空,漫画《我的孙悟空》在杂志《漫画王》连载长达八年之久。这个脱胎于《西游记》的故事因为手冢独特的诠释手法呈现了一个截然不同的孙悟空,在漫画中运用了各种现代元素,新奇的设定也层出不穷,成为日本幽默诙谐漫画的开山之作。在动画造型上,手冢笔下的孙悟空脱去了在中国的传统形象,酷似后来的铁臂阿童木,或许可以认为,阿童木的原型就是孙悟空(白晓煌《日本动漫》,中国旅游出版社2005年版,第62页)。1981年手冢访问上海美影厂时,与中国动画鼻祖万籁鸣共同创作,使孙悟空和阿童木这两个经典动画人物得以在漫画中会面。
峰仓和也的《最游记》同样改编自《西游记》,漫画于1996年开始连载,长达十年之久。虽说取材于《西游记》,剧情却与原著大相径庭,可谓原著的搞怪版,主人公的言行举止与现代人无异。这四个人一路上吵吵闹闹,营造了一种摆脱束缚追求自由的气氛,他们前去天竺的路途便是不断追求自我的过程。
鸟山明的《龙珠》大量借用了《西游记》的相关元素,漫画主人公借用了“孙悟空”的名号,使用金箍棒,还会筋斗云,不过这个长着尾巴的外星人和传统文化中的孙悟空却相差了十万八千里。除了悟空之外,其他人物只是偶尔登场,客串而已。《龙珠》不仅在日本人气颇高,在我国国内也聚集了众多忠实观众。
很多与《西游记》毫无关联的动漫,也加入了《西游记》的元素。如在岸本史齐的《火影忍者》中,鸣人的绝技变身术,可谓是孙悟空七十二变的变形。臼井仪人的《蜡笔小新》中有一集出现了小新变成孙悟空、爸爸变成沙僧、妈妈变成唐僧的情况。国民动漫《哆啦A梦》则制作了一部以《西游记》为背景的剧场版――《大雄的平行西游记》。
作为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西游记》承载着中国的传统文化。《西游记》能让日本人如此喜爱,体现了日本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故事中展示的佛教、道教及儒家文化同样得到了读者的认同。同时,故事本身深深影响了日本的社会文化。
在日本被大肆改编的中国古典名著还有《三国演义》和《封神演义》等,其中最著名的是横山光辉根据吉川英治的小说改编的《三国志》和藤崎龙创作的《封神演义》,其中《三国志》较为忠实于原著,藤崎龙的《封神演义》更多运用了“戏仿”的手法,改编尺度较大。
二、民间传说和志怪文化
日本人崇尚自然,认为万物有灵,每个物体都有灵的存在,自古就有“八百万神仙居住的地方”这种说法。自然的力量让人敬畏,远古时代的人们有很多解释不了的现象,便诉诸神话传说,把那些无法把握的力量描绘为妖怪在作乱。这些传说经过人们口耳相传,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固定的说法,最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