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析上杭木偶戏观音传剧本特点
试析上杭木偶戏观音传剧本特点
内容摘要:《观音传》是上杭木偶戏中最重要的神戏之一。通过对《观音传》剧本的分析,可以发现其在角色妆扮、舞台提示、报台程式、曲词宾白等方面都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是一种特殊的民间戏剧文学作品,故有必要对此剧本予以探析。
关键词:木偶戏 《观音传》 剧本
上杭县,位于福建省西南部,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是客家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素有“木偶之乡”的美称。据统计,目前上杭县图书馆中尚存两百多种剧目,数百本木偶戏口述剧本。
这些剧本的题材从古到今,从现实到神话,塑造了各种各样的人物,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上杭木偶戏的表演中,以《观音传》为代表的神戏的地位十分重要,它是上杭木偶戏表演的主体部分,主要用于民间求神祈福、还愿酬神、驱邪禳灾,具有浓厚的宗教祭祀目的,是上杭木偶戏中最重要的神戏之一。和其它带有宗教色彩的神戏一样,它在篇幅上比较长,在上杭木偶戏表演活动中经常被上演,并且被赋予了重要的宗教仪式功能,这和上杭木偶戏自传入以来就和当地的宗教民俗活动关系密切有关。从古到今,上杭县的宗教信仰活动就非常兴盛。元明清三代以来,全县所建的寺庙就不计其数。叶明生先生在《闽西上杭高腔傀儡与夫人戏》一书中,就对上杭县的宗教信仰作了调查,认为“佛教在上杭的影响较大。……除崇奉释迦佛外,对观音菩萨的信仰最为普遍,民家庭院几乎家家设观音佛像或佛牌,信仰者大多数为妇女。” 此外对道教的信仰主要体现在“以崇拜陈靖姑为主的‘夫人教’”,并且在上杭存在着不少供奉陈林李三夫人的宫?R。的确,上杭木偶戏受当地的民间宗教信仰影响很大,它与当地宗教文化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民俗活动中,《观音传》是上演最频繁的剧目。上杭木偶戏口述剧本《观音传》共两集,十八场,每场前面都加有小标题。前十三场为第一集,后面五场为第二集,讲述了观音菩萨出家成佛的历程。由于口述剧本《观音传》的内容较长、场数较多,一般要上演一两天时间。前十三场的内容包括:降梦、赴彩楼、封驸马、相劝、扫殿、火烧白雀寺、阴阳界、紫竹林、下阴朝、望乡台、渡超生、还阳、佛祖封赠。主要讲到春秋时妙庄王的女儿妙善三公主自下娘胎不食五荤,一心行善。其父妙庄王为她招选驸马屡次被拒,妙庄王一气之下,先后罚妙善到御花园侍奉花木、白雀寺食斋礼佛,并设下种种难题刁难女儿,以此胁迫她招选驸马早日成亲。但妙善每次都得到神仙相助,使得妙庄王的计划屡屡失败,一气之下,他命人火烧白雀寺,妙善又得神仙相救逃过一劫,并上大殿控诉父亲罪行,因此又惹怒妙庄王,被送往阴阳界处死,岂知又被一猛虎背走,来到紫竹林。妙善在阴曹地府游历一遭,探索真经,超度众鬼,并经受住佛祖如来的考验,受到封赠,登入佛界。后五场内容包括土地告状、罗候星放病、斩医士、化身治病和香山寺还愿。主要讲述妙庄王火烧了白雀寺,害得土地神父子三人无处可以安身,于是三人便上云霄启告玉皇大帝,玉帝准奏,派罗候星下凡,捉拿庄王下阴世受苦,罗候星来到妙庄王宫中,折断庄王手足,弄瞎庄王眼睛,久经医治不得好转。妙善公主即观音佛祖,听到父王受难,变了个化缘和尚,前来医治,把庄王病体医好,父女最终于香山寺团圆。
《观音传》的剧本为16开大小的线装手抄本,左翻书页,竖向排版,体现了大多数口述剧本的样式。里面内容使用蓝黑色钢笔抄写,故字迹保留得较为清晰。同时,不少唱白旁边直接被圈点改动,可见当时做口述记录时,由于口音等方面问题,记录者还是面对不少困难,失误在所难免。另外,《观音传》剧本的内容介绍只在第二集的开始出现过,第一集前面部分只出现“内容介绍”的四字标示,而没有真正介绍之内容,并且在人物介绍方面,只有剧中人物名称和该人物的简称,而扮演角色和行当都被省略,由此可见,在作记录工作的过程中,口述的艺人和记录的工作者都没有受过正规的训练,其记录下来的剧本因此也就显得不够规范。
下面具体分析《观音传》的剧本特点。在整个结构形式上,剧本皆没有明确的角色妆扮规定。在宾白、唱词中,直接把人物名称简化成一个字表示,比如在第一场中把“西方长庚星”简称为“星”, “西天佛祖”简称为“天”,“妙善”为“善”。而且人物名称的简称也相当随意,只取原来名称中的一字,保证和其他人物名称不混淆即可。
同时,《观音传》在演出开场时,主要人物上台都会有个报台的程式,主要是人物自报姓名、身份、家庭情况等内容。比如在第一场一开始,长庚星首先上台,他就自报家门并提及了该剧的主人公妙善(即以后的观世音),为后来佛祖封赠妙善、妙善成佛等故事情节的发展打下了伏笔:“吾佛西方长庚星,查探凡尘善恶之事,有个拾恶不善,有个拾善不恶。
关于《观音传》的唱词,从其句式看,主要是以七言为主,句式较齐整,方便艺人记忆。从内容看,因为艺人在表演过程中是用上杭客家方言演唱的,所以从方言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