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析清代江西宗族自治机制
试析清代江西宗族自治机制
清代的江西是一个宗族势力很强大的地区,又是一个农村社会很稳定传续的地区。这种宗族势力与农村社会的稳定有着紧密的关系,因为宗族有着一套很完备的自治机制,而乡绅掌控着这套自治机制,从而控制着农村社会稳定地传续与发展。故此,通过以清代万载县的第一大宗族――辛氏宗族为个案来解读这种自治机制,有助于进一步深入地剖析清代江西的农村社会状况。
[关键词]农村社会;宗族;自治机制;辛氏
[中图分类号]K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18X(2008)12-0135-04
施由明(1963―),男,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明清史、江西地方史。(江西南昌 330077)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明清时期的乡绅与县域社会治理――以江西为例”(项目编号:08BZS014)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清代江西的农村社会之所以能很稳定地传续与发展,这是因为清代的江西农村社会已全面地宗族化,人们聚族而居,宗族成为农村社会的基本结构单位。而宗族大都有着一套维系宗族社会也即农村社会稳定的自治机制,乡绅掌控与维系着宗族的自治机制。本文以清代万载县辛氏宗族为个案来解读这套机制,以图对清代江西基层社会有一比较清楚的认识。
万载县的辛氏是万载二十二著姓中的第一大姓,这是民国年间江西著名史家吴宗慈在撰写《江西通志稿?氏族略》时考证的。吴宗慈之所以把辛姓列为万载第一著姓,并不是因其开基最早,辛氏不过是南宋嘉定年间(1208-1227)开基,此前,在唐朝开基的有宋、李、彭、陈、钟、欧阳等姓,但辛氏是明清时期万载出人才最多的望族,如进士、举人等,明代有18人,清代有83人,因而吴宗慈在《江西通志稿?氏族略》的《万载著姓》中说:“(明清辛氏)人科甲最盛,称望族。”
万载辛氏宗族的开基祖是辛弃疾(祖籍山东历城)的孙子辛竭。其父辛主敬是辛弃疾的次子,曾任福建漳州教授,任满后迁居到隆兴郡(今南昌市新建县)。辛竭自幼饱读诗书,为人豁达,喜读程朱理学,南昌郡守爱其才,聘为西山(今南昌市新建县西山)书院山长。后来,辛竭于隆兴遇见同属一脉(七世前同祖)的辛元感,谈起籍别,得知同为一脉,并得知十世前的伯祖开宣公于唐长兴年间(930--933)曾任万载场(那时万载还未设县)令,卒后葬在龙山(原县衙后),竭遂同元感一道到万载祭奠开宣公坟茔。辛竭对万载山清水秀、宁静怡人的环境很是陶醉,于是将全家迁居到了万载,成了万载辛氏始祖,开宣公则被尊为万载辛氏仕万远祖。
辛竭生子三,长子和幼子在万载传衍;长房传至十世后,派生了延、顺、觐、达、昌、孚六个支房;幼房传至十世后派生了敬存、敬让两大公派;次房的后裔迁往南昌、丰城等地,又从丰城分支到乐安,从乐安分支到宁都。江西的辛氏就这样扩衍开来。迄今为止,辛氏族人分布于万载县11乡、4镇共63村及县城内与县内3个镇街上,共计有数万人,还有些迁居到了萍乡、新喻、高安、宜春等地的一些乡镇村传承、繁衍。
从辛竭迁居万载到发展成一个宗族,以明洪武丁丑年(1397)始修族谱为标志,经历了大约160年左右的孕育发展。到明天启年间(1621--1627)始建族祠,更进一步宗族化。到清代,万载辛氏宗族已成为不仅人口多,且科举盛,自治机制完备的地方望族。
一、宗族自我设定的权力与管理机制
宗族选有族长和房长,这是宗族的主要管理者。清代雍、乾之际,省级政权在江西全省推行乡约、保甲与族正制,宗族设立了族正,也是宗族的管理者。从辛氏宗族的材料看,族正是次于族长的主要权力者。辛氏宗族的材料反映其宗族还设有“禁首”,是次于族长、族正、房长的第四权力者,主要负责监督与检查族规与祠规的执行情况。此外,每户还设有户长。族长会同族正、房长、禁首、户长及族中绅士、斯文在祠堂议事和处理宗族事务,使宗族有序运行。咸丰十一年(1861)编撰的《万载辛氏顺房谱》卷首《案略》中有一段话反映了辛氏宗族的权力构成,“乾隆三十八年合族公禀族长职监辛金寿、族正生员金紫、房长贡生汝岐等七人、绅士举人廷芝等九人、抱告受华、禁首长冬等六人”,这些族中权力者们代表宗族前去县衙“恳恩示禁以固龙脉”。在上述《顺房谱》卷首《祭仪?宗祠颁胙条规》中的规定也反映了辛氏宗族的权力结构,“族长八斤,族正六斤,房长、首士各五斤,如系绅士另照本色递加”,“禁首各二斤”。
明清时期江西的宗族大都是在这种自我设定的权力机制下,由宗族的权力者们自我管理着宗族有序地运行。
二、族人行为的规范与约束机制
农村宗族社会对人的行为的约束,主要来自于族规和祠规。族规明确规定了族人的行为准则,如若违规要按规定惩罚。而祠规则规定了族人在祠堂的行为规范及宗族运行的一些规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