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法律文化视域下法律英语汉译中用语移植与嬗变
试论法律文化视域下法律英语汉译中用语移植与嬗变
摘 要:我国和英美在文化、历史、环境、经济、习俗、意识形态、社会制度、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导致双方法律在观念、体系、模式、内容、程序等方面存在明显不对称、缺失及异质性表现,从而给法律英语与法律汉语用语带来不对称、零对应现象,给法律翻译带来了困境和挑战,为此,本文提出、或说根据探讨法律英语汉译例证概括出移植和嬗变两种手段。
关键词:法律文化视域;法律英语用语;移植;嬗变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4)11-0181-5 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4.04.050
1 . 中国与英美法律文化比较
Wikipedia对法律英语(Legal English or Legalese)定义为the style of English used by lawyers and other legal professionals in the course of their work. It has particular relevance when applied to legal writing and the drafting of written material, including legal documents, contracts, licences, etc. Legal English在英语国家中被称为Legal Language或Language of the Law,即法律语言,为英语的一种社会功能变体,属于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中的一支,是法律学与英语语言学间交叉学科研究的结晶,表述法律科学概念以及诉讼或非诉讼法律事务等时所用的语种,承载了法律理论和法律实践等方面信息。另一方面,法律语言又是法律文化的载体,而英美法律,由于不同的传统文化、历史、环境、经济、习俗、意识形态、社会制度、价值观念等背景,与中国法律在观念、体系、模式、内容、程序等方面存在明显异质性表现。
首先,传统文化背景存在巨大差异。英美法律具有浓厚的基督教的文化背景,在英美法系体制下,法庭审判过程中经常体现基督教色彩。而中国几千年受儒家文化影响,法律观念大量体现儒家文化色彩。如,“God is witness. I swear that everything I say here is…”句子字面上的意思容易理解,“上帝为证,我宣誓我在此所讲的一切……”,但句子中蕴含的对基督教徒巨大的心理约束信息,在不信仰基督教的中国人却难以体会,反而会认为这句话毫无意义。其次,英美法律观念上以权利为轴心,以个人为本位,体现的是社会的一般意志,具有大众性和民主性,它产生于平民与贵族的冲突,是社会妥协的结果(邓建鹏,2011),具有一体遵行效果,表现出多元化结构,民法与刑法或说私法与公法并行,民刑分开,突出民事性。现今英国、美国采用的“普通法”(common law),始于亨利二世(1154~1189)统治时期(陈宇、刘坤轮,2002),主要产生于三个英国王室法院:财政诉讼法院(the Exchequer)、王室法院(The King’s Bench)和普通诉讼法院(Common Pleas)(曲文生、石伟,2012),内容涉及遗产、信托、遗嘱、房产赠与、契约、诉讼、捐税、清偿、判刑、申诉等有关法制诸多方面,形成了现代英美法律的雏形。而我国过去几千年以来都是王权至上、王权唯一的社会,国家力量表现出非常纯粹的一元化结构(曲永华,2011),本质上法律表现为王法,为统治集团服务,观念上突出以刑为核心和内容,将刑、罚、法等同起来,大多数以刑罚为表现形式,有关婚姻、家庭、诉讼等方面的界定性质上都被刑法化了,所谓“刑不上大夫”,实际上就是“法不上大夫”。最早见于夏商时代《尚书》夏刑三千条(邓建鹏,2011),有墨刑、劓刑、?|刑、宫刑、大辟等五刑(邓建鹏,2011)。再者,就其本质而言,西方法律文化建构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基础上,悠久的商品经济传统,商品市场的建立,平等主体的权利型、契约型交往,需要统一普遍适用的法制规范,导致公司法、合同法、侵权法等各种商贸法规的产生;而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则建构于封建的小农自然经济基础之上,商贸法律观念改革开放以前极其稀薄,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建立,通过借鉴、吸收西方法律优秀成分,加强商贸等法律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总体而言,我国商贸等法学建设较之西方法律仍有较大差距,存在滞后现象,不少方面还是空白。如,直到2009年年底前我国仍然没有一部专门的侵权法(tort law),而侵权法在英美法系国家是一种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