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诗意消解与价值重构
诗意消解与价值重构
摘要:池莉小说描写的琐碎繁杂的日常婚姻生活,笼罩着一种灰暗庸俗的基调,消解了日常生活的精神向度与诗意化色彩,而在其烦闷不堪的生活状态的背后,却蕴涵着深层审美意义,体现了一种达观而平静的美,体现了时代的“民族性格”,重构了一种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世俗;爱情;婚姻;审美意义;民族性格
在池莉的小说中,缠绵悱恻、花前月下、山盟海誓、志同道合等理想主义的爱情话语成为被消解的对象,神圣而浪漫的爱情为世俗的婚姻所取代。以世俗性与日常性消解了千百年来人们给爱情加上的神圣性与纯洁性。这种世俗的爱情婚姻生活是怎样在池莉文本中呈现的呢?在被解构后的废墟中反射的又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世界呢?本文通过对池莉小说文本中爱情婚姻生活的探究,挖掘隐藏在反复冗杂、烦闷不堪的生活状态中的深层审美意义:在灰色的烦恼背后,却隐藏着一种达观而平静的美,体现了时代的“民族性格”,具有很强的穿透力。
一
池莉眼中的男男女女对爱情、对婚姻都有十分清醒的态度:结婚是成家,是为了找一个终生伴侣,创造一个稳定的社会细胞,生个孩子,两人一心一意过日子。其他理想化、浪漫化的东西只能存在于童话或“自欺式”的回忆中,甚至根本就不曾存在过。在男人和女人的相互妥协之下,婚姻最终在跌跌撞撞中走向平衡,在浑浑噩噩中走向圆融。如果把爱情仅仅理解成“泰坦尼克号”式的,那么池莉没有谈过爱情,池莉讲述的只是平凡人的故事,她认为平凡人的爱情应有平凡人的特点:在细致中见深情,并通过这平凡的真情来维持夫妻关系、家庭关系。
《烦恼人生》中,从由住房的狭小引发家庭的混乱开始,婚姻出现了纠纷,又归结到一个家庭(婚姻)赖以生存的住房马上要拆迁的困难为止。其间印家厚面对蛮横、絮叨的老婆,心中竟起了瞬间的杀机,“手中的起子寒光一闪,一个念头稍纵即逝”,这个细节性的描写真实道出了婚姻中的不稳定因素,这好比大杂烩的市场喧嚣吵闹声,此起彼伏,然而整个市场却呈现一片热闹繁华、整齐稳定的状况。
鲁迅曾说过:“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1]从马克思的物质决定意识论上来说,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由物质决定,没有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缺乏根基的。
池莉笔下的婚姻生活磕磕绊绊,但却在这种摇摆中平平稳稳地延续着它的寿命。如果说“爱情”在池莉的小说中来得快也去得快,那婚姻却像马拉松一样,犹犹豫豫,毫不果断。爱情因带上世俗的功利不纯正而夭折,那么婚姻则需要一种世俗存在的维持。在《不谈爱情》中庄建非的大彻大悟之后对婚姻独白更可以看到池莉笔下的婚姻状况:“婚姻不是单纯性的意义,远远不是。妻子不只是理想的对象,而是过日子的伴侣。过日子你就要负起丈夫的职责,注意妻子的喜怒哀乐,关怀她,迁就她,接受周围所有人的注视。与她搀搀扶扶,磕磕绊绊走向人生的终点。”这样看来,我们可以在池莉小说中找到爱情是让人烦恼的,而婚姻却是完美而值得称赞的,犹如《失乐园》结尾中写到的亚当与夏娃:“他们手携手,以踯躅而缓慢的步伐,通过伊甸园走向孤寂的征途。”[2]
二
黑格尔曾说过:“在一个深刻的灵魂里,痛苦总不失真为美。”[3]作家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主体与客体、此岸和彼岸、自由与必然的矛盾中得到精神的舒解、感情的疏导和意愿的寄托,以寻求在适当审美方式中表达自己对天地人的态度和情感。
同样从爱情到婚姻,从被解构到圆融,“爱情仿佛悠然之间从彼岸的想象回到了此岸的实在”[4]。池莉撕裂了爱情,却将婚姻的温暖与抚慰作为补偿融入这种缺陷之中,在巨大的反差下,给予一个修补的空间。“池莉正是以一种放逐爱情的方式拯救爱情,以批判爱情的方式来铭刻爱情,以埋葬爱情的方式来深刻地理解了爱情。最终,她以她的小说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沮丧的爱情注入了一种苦涩而执着,微弱而实在的希冀。”[5]池莉对爱情的破解,对传统意义上的主题的消解,将婚姻作为补偿,这使得池莉的小说有一种平缓、安详和从容不迫的感情基调。
《你以为你是谁》中的女博士宜欣在爱情与婚姻中选择婚姻,在崇高与世俗中选择世俗,在物质与精神中选择物质,毅然离开了与自己极不相称的小餐馆老板陆武桥,依附了一个外国男人的物质。池莉撕破一个个理想的爱情,描写了从属于生活的婚姻,描绘了这种婚姻状态下的生存状况,这种对生活状态的描写,具有很强的立体感。
这种浓郁生活之味的散发,让被这种气氛笼罩着的人们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这种共鸣让人们在回味和反思中体味到一种坚韧的美,这种美并不因为生活之中的种种烦恼使人的精神沦落,反而使人们在这种情绪下变得更加有力度。池莉主人公印家厚、庄建非、赵胜天从生活中获得人生的渐悟。印家厚从“烦恼人生”中,庄建非从“不谈爱情”中,赵胜天从“太阳出世”中完成了他们各自的“成人仪式”。
正如何镇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