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敦煌变文文学性
试论敦煌变文文学性
摘要敦煌变文作为唐代民间创作的一种新文体,它比诗歌、散文更便于真实的表现社会生活,代表着中国说唱文学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本文试图就变文的文学性作进一步探讨,主要从讲经文的通俗化、变文浪漫化的艺术手法、人物形象塑造、叙事体裁上、语言特色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力求开拓出新的视角,提出新的观点,以继续推动对变文的学术研究。
关键词变文 变文的文学性
中图分类号:H12文献标识码:A
二十世纪之初,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发现为数不少的唐人手抄“变文”,这些珍贵的资料一经发现就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瞩目。遗憾的是,敦煌变文原卷大都残损严重,给整理和研究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但是,就《敦煌变文集》辑录的变文作品来看,它主要来源于佛经故事,题材与内容都是讲神魔之争和世俗社会的诸多方面,基本特征是神变、斗法,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光怪陆离、人神混合的艺术世界,变文中的这些宗教内容,并不能贬低它的艺术成就,不能因其宗教文学的阴影,而无视它的文学特性,否定它的文学价值。
可以说敦煌变文的发现,填补了中国文学发展史的一段空缺,作为唐代民间创作的一种新文体,它比诗歌、散文更便于真实的表现社会生活,可以演述完整的故事,塑造人物形象,从它本身来说,代表着中国说唱文学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成为后世各种说唱文学的源流,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本文试图就变文的文学性作进一步探讨,主要从讲经文的通俗化、变文浪漫化的艺术手法、人物形象塑造、叙事体裁上、语言特色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力求开拓出新的视角,提出新的观点,以继续推动对变文的学术研究。
1 变文的通俗化
自佛教传入中国后,讲经说法即已开始,传统的讲经,乃专讲文义,随文敷衍,主要宣扬佛理经义,但是这些玄虚、晦涩的道理,不易为一般听众理解,于是产生了俗讲,专门选取经文中趣味性、故事性强的内容,加以渲染、扩展、反复吟唱,并借助民间文学通俗的表现形式和清新的民间曲调,辞藻缤纷绮丽。
不断揉进世间的历史人物故事、民间传说,宣扬伦常情理的世俗思想,使得讲经文逐渐接近现实人生,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如《目连救母》故事,本是劝人行孝的印度故事,但《目连缘起》一文之末也谈到了中国二十四孝子故事中的董永、郭巨、孟宗等人的故事。又如《维摩诘经讲经文》在讲述“是身如梦、幻、影”时,也引用到唐玄宗的盛衰事实来作譬喻。《长兴四年中兴殿应圣节讲经文》就插入宋明帝求佛问答,把宣扬佛法威力同歌颂封建帝王揉成一事。
在讲唱佛法的过程中,不断渗入中国的历史故事和世俗生活来阐释佛门义理,使之更接近人们的思维和生活,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这些原本就很生动,广泛流传的故事,既与佛理教义配合的自然贴切,增强了讲唱的感染力,又使讲经文逐渐朝着富有世俗色彩和生活情趣,注意故事情节和文学表现手法方向转变。
在讲经文中也出现了一些世间乐舞曲调,打破了以往只能用梵音佛曲讲经的传统习惯,也改变了梵音佛曲单调沉闷的气氛,使讲经文的内容和形式更加多样化、世俗化。
2 浪漫化的艺术手法
敦煌变文在充满奇妙幻想和神魔力量的宗教文学启发下,大胆的利用夸张、想象等浪漫化的艺术手法,给我们描绘了瑰丽神奇、色彩纷呈的佛国圣境,以及瞬息万变、神秘莫测的奇异场景,使原本单调呆板的宗教故事充满趣味性、戏剧性。如源自《大方便佛报恩经》的《双恩记变文》情节结构的设置就极具特点,围绕一颗“要饭便能倾美饭,须衣立使雨名衣。般般罗绮皆能出,种种金银一切随”的摩尼宝珠,展现了善友与恶友兄弟二人截然相反的道德行为。虽然敦煌写本《双恩记变文》只残存了前半部分,但是仍能看出作品的情节营造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跌宕起伏、曲折离奇,达到宣传佛教善恶因果报应的目的,使作品充满了浪漫化的理想色彩。
敦煌变文中最浪漫化的创造是无疑是佛祖如来:“如来涅而不死,??而不生。搅之不浊,浊之即清。幽之不暗,暗之即明。视之不睹其窄,听之不闻其声。高而不危,下而不倾。变江河而成酥酪,化大地为琉璃水精。拈须弥山,即知斤两。斩却四海,即成乾坑。合眼万里,开眼即停。现大身周遍世界,或现小身微尘之内藏形”(《降魔变文》)。作者运用丰富的艺术夸张把佛祖如来幻化为无所不能的神灵。
这种夸张想象在描写神魔斗法时更为突出,如《破魔变》中描写佛祖如来与魔王斗法,魔王失败后命三个魔女来扰乱佛心,这些魔女霎那间都变化为倾国倾城之貌,纷纷前来诱惑、挑逗如来,哪想如来用手一指,魔女立时变成丑陋无比的老妇,最后当魔女跪请忏悔之时,佛祖慈悲为怀,为法分形,转眼之间又出现“与旧时之美质,转胜于前;复婉丽之容仪,过于往日”的美丽形象。这种极美极丑的瞬间变化凸显了佛祖的威力以及邪不胜正的结果,构思之奇特,想象之丰富,令人叫绝。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