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通过诗歌教学提升高职学生审美素养
通过诗歌教学提升高职学生审美素养
训练语文能力是新世纪语文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其主要任务在于传授语文知识,塑造语文人格,其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实施素质教育。审美素质是人格修养的重要方面,是人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审美教育是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诗歌蕴藏着审美教育的丰富宝藏,在诗歌教学中,发挥其审美教育功能,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格修养,为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开拓广阔的天地。我们在诗歌教学中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把握,来提高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和水平。
一、通过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诗皆可歌,歌必伴乐”,音乐美是诗歌美的重要方面。朱光潜《论诗》对中国诗的音乐美进行了深入地研究,探讨了声(主要指汉字四声平仄包括双声、叠韵)、韵(押韵)、顿(语音上的停顿)的特点和在诗中的运用,认为声、韵、顿由不自觉到自觉地巧妙运用产生了中国诗,尤其是古诗的音韵与节奏的和谐,形成了强烈的音乐美感。宋代朱熹将“诵读”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记载于其论述之中,他说:“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他的理论总结确定了诵读在我国语文教学中的诵读规范。诵读在诗歌教学中尤为重要,我们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只有通过诵读才能品味诗歌的音韵美,诵读还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体悟诗歌的神韵。
教学中,可以通过指导学生朗诵,使学生感受诗歌的音乐美。诵读时要求学生读出节奏,注意韵脚声调的呼应,读出情感。如杜甫《江畔独步寻花》这首诗,先划定节奏: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朗读时,每个音节要稍微延长,读第一句“花满蹊”时声调要延长,强调花开得茂盛。第二句,要重读“压”,显出春意盎然。第三四句中读“留连/戏蝶”与“自在/娇莺”语速稍慢,而读“时时舞”“恰恰啼”时,要抬高声调,读出动感,读出声响,让人们仿佛看到“蝴蝶飞舞,黄莺高歌”的明媚春光。
二、通过分析,让学生感受诗歌的感情美
诗歌以感情为生命。刘勰的《文心雕龙》中说:“诗人篇什,为情而造文;辞人赋颂,为文而造情。”诗歌的特点是以情为主;以情取胜,诗歌以抒发真实的、强烈的、带有普遍性的感情为其主要特征。在诗歌教学中,探求诗歌的思想感情、理趣,使学生感受到诗人的人格力量,受到精神上的熏陶与洗礼,从而充实、提高他们的精神境界,加强人格修养。诗歌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准确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审美特质呢?
首先,要知人论事。通过介绍诗人的生平经历、个性、气质、思想渊源、写作时代背景,帮助学生认识作品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诗人写诗大都是缘情而作,没有感情就没有诗。诗人总是借助客观的情景传达自己的心声。这种内心感受有时又是十分微妙的。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面叙写了诗人的田园之乐,但诗人又是不得已而为之。惟有了解诗人的经历我们才能读懂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历来被当作写景的名篇,其实这正是张继当时的独特感受的写照。他参加科举考试,名落孙山,惆怅万分,船泊枫桥,月光如水,江水淙淙,霜洒大地,江边的枫树,江中的渔火两相辉映,面对大好夜景,诗人因科举失意而彻夜难眠.以至于到后半夜,还可以清晰地听到寒山寺到客船的钟声。屈原才高志远,忠国爱民,虽屡遭谗毁,流放湘江,却矢志不渝,不了解诗人的这一独特生活经历,很难深刻把握《离骚》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深挚感情。读者借助自己的联想把诗人与作者所处之境结合起来,就容易感悟诗人的心声了。
其次。要深入研究诗歌表情达意的具体方法。王国维先生曾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因为诗歌在抒发感情时,往往寄情于物。借物载情,一般很少有脱离形象的直接议论和阐述,对于中国古典诗歌,甚至可以说“一切情语皆景语”。诗歌中,情景契合、意境交融的方式最常见的有两种:
一是状物移情。诗人在现实生活中先有情、意,古诗歌中用景、境来表情达意,这种方式美学上称为“移情”。移情就是自己在喜欢时,大地山川都在扬眉带笑;白己在悲伤时,风云花鸟都在叹气凝愁。“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金圣叹在《鱼庭闻贯》里说:“人看花,花看人。人看花,人到花里去;花看人,花到人里来。”这些说的都是移情。陆游的山水田园诗,是他穿越了人生的风风雨雨,见惯了人世的悲欢离合,感受了生命的大起大落后的大彻大悟,他的山水田园诗是在对自然山水与田园生活的审美观照中,既体验生命的冲淡与和平,也体验生命的理趣与雄浑,努力为自己探寻理想的存在方式。“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更是渗透了生命的理趣,成了千古绝唱。“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梅花与自然环境作斗争,陆游与人间的恶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GB50003-2011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doc VIP
- 三年级上册劳动人民版雏菊盆景迎重阳教学设计.docx VIP
- 沪教牛津版英语2024七年级上册全册知识清单(记忆版).pdf
- 2025年电子科技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四川省肿瘤医院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低空空域风切变灾害预警与飞行安全协同控制体系研究.docx VIP
- 2025至2030中国汽车检测行业发展分析及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docx
- 力士乐样本1-液压泵和马达.pdf VIP
- 儿童,颜色,填涂画.docx VIP
- 第六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复习课件+2023--2024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学期.pptx VIP
- 学堂在线 人工智能原理 章节测试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