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人称代词复数语法化过程.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人称代词复数语法化过程

浅谈人称代词复数语法化过程   摘 要:汉语中人称代词复数的表达形式经历了一个从无标记到有标志的演变发展过程,“们”字在汉语人称代词复数表达形式方面占有大一统的局面。本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元曲中人称代词复数的搜集分类,结合元代前后的人称代词复数的使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浅谈人称代词复数的发展过程。   关键词:人称代词 俺 咱 您 每 们      一、引言   汉语的复数表达形式一般只以原词态出现,选择一种单复数同形的无标记零形式。人称代词的复数表达形式经历了一个从无标记到有标志的演变发展过程。上古汉语中人称代词单复数没有明确的界限,用同一词形来表示单复数。先秦时代,加词尾表示复数的用法比较罕见,如有必要,多在代词后加数量词,如“吾二臣”“我二人”等。两汉以后,加词尾表示复数的方法才有所发展,战国后出现了“济”“属”“曹”“等”字系于人称代词表示复数。魏晋以后,产生了“人称代词+辈”的复数表达形式,随着“辈”字实体意义的淡化,最终成为一种复数意义的语法符号。北宋时通用“懑”,亦用“门”,南宋开始有“们”。其后南方通语中沿用不变。金人开始用“每”,元人用“每”。明代以后“们”字在北方普遍使用,并作为人称代词的复数标记成为一种稳固的语法手段。本文将以元曲中的人称代词复数为主,浅谈人称代词复数的语法化过程。      二、元曲中的人称代词复数      元曲中主要有两种复数表示法:一是无标记的复数表示形式,即单复数同形。一是加词尾复数表示法。   (一)无标记复数表示法   元曲中这种复数表示形式多用于第一、二人称代词中,如“俺、咱、您、恁、你、我”等,第三人称代词也有,如“他”,但用例较少。其中第一人称代词复数又分为排除式第一人称代词复数和包容式第一人称代词复数。   1.“俺”,属于排除式第一人称代词复数。元曲中用例较多。   1)“俺”用于复数。如:   (1)谢神天,教俺也频频的勤相见。(商挺《双调?潘妃曲》)   (2)(夫人云)俺家三辈不招白衣秀士。(郑光祖《迷青琐倩女离魂》第一折)   2)“俺”也常用于第一人称代词单数,相当于“我”。如:   (3)俺父亲居廊庙。(《董西厢》)   (4)兀的不是俺没丈夫的妇女下场头。(关汉卿《感天动地窦娥冤》)   2.“咱”,包容式人称代词复数。   1)用为复数。如:   (5)[贺新郎]想他家与咱家有甚亲和戚。(关汉卿《感天动地窦娥冤》)   (6)(魄旦相见科,云)王生也,我背着母亲,一径的赶将你来,咱同上京去吧。(郑光祖《迷青琐倩女离魂》第二折)   2)“咱”也用于第一人称代词单数。如:   (7)[胡十八]似恁地对咱,多应来变了卦。(白朴《唐明皇秋夜梧桐雨》)   (8)当此夜深孤闷之时,我试理一曲消遣咱。(马致远《破幽梦孤雁汉宫秋》)   3)“咱”还有一种用法,放在一句话的末尾,表示应当、命令或希望的意思。在元杂剧中,运用颇多。如:   (9)(张千点灯同祗从下,窦天章云)我将这几卷看几宗咱。我将这文卷压在底下,别看一宗咱。待我搭伏定书案,歇息些儿咱。(关汉卿《感天动地窦娥冤》)   (10)(汉元帝云)小黄门,你看那纱笼内烛光越亮了,你与我挑起来看咱。(马致远《破幽梦孤雁汉宫秋》)   3.“您”,第二人称代词复数,相当于“你们”。   1)“您”初见于金人的诸宫调。如:   (11)不索打官防,教您夫妻尽百年欢偶。(《董西厢》)   (12)若您弟兄送他,我却官中共您理会。(《刘知远传诸宫调》)   “您”是个地道的俗字,不见于元以前的字书。在金元文献里常借用“恁”字,如《董西厢》里这个词共出现二十一处,作“恁”的十七次,作“您”的只四次。此外如:   (13)恁子母说话整一日。(《刘知远传诸宫调》)   (14)恁便做下那肉面山,也压不下我心头火。(《尚 仲贤杂剧选》)   “恁”字谐“你们”的合音是很合适的。但是“恁”又作“那么”讲,在当时口语里是个常用的字,不能尽着借用,因而又在你字底下加个心表-m收声(比较怎)。虽然有了这个新造的字,有时候还是不免要混写。[1]   “恁”作“那么”。如:   (15)我唤你好几次,你再也不应,直恁的好睡那。(关汉卿《感天动地窦娥冤》)   2)“您”的用例大体跟“俺”平行。您=你们的用例:   (16)(正末云)杨国忠已杀了,您众军不进,却为甚的?(白朴《唐明皇秋夜梧桐雨》)   (17)您但提起刀枪,却早小鹿儿心头撞。(马致远《破幽梦孤雁汉宫秋》)   “您”,也用于单数,相当于你。如:   (18)[步步骄]您将那一曲阳关休轻放,俺咫尺如天样,慢慢的捧玉殇。(马致远《破幽梦孤雁汉宫秋》)   (二)加词尾复数表示法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