颛顼双性同体特征及其文化意义.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颛顼双性同体特征及其文化意义

颛顼双性同体特征及其文化意义   摘要:中国古代一位重要大神颛顼一向被认定为男性,但他在内里其实具双性同体的特征,只是在后来的发展中慢慢变褪成了纯粹的男神。中国古代许多重要的大神都具有这种特征,这种双性同体的特征具有深刻的哲学意味和丰富的文化意义。   关键词:颛顼;男性;女性;双性同体;文化意义   中图分类号:1206.2 文献标志码:A      屈原诗歌中涉及到的中国古代神话中,大神颛顼的神性十分特别或者说矛盾,但这一点似乎到现在还没有被研究者意识到。   屈原在《远游》中叙述自己想象性“环球”神游的路线是“朝发轫于太仪兮,夕始临乎微间”,沿着太阳运行的路线,先东方南方而后西方,最后是北方:“轶迅风于清源兮,从颛顼乎增冰。”北方在中国古代神话时空中对应的时间是冬季和黑夜,无论时间还是空间区位,都是太阳沉落的区位,则颛顼是主管寒冷黑暗世界的大神是无疑的,中国古代神话中关于五方帝神系统中,颛顼是处于北方的主神。也证明了这一点。但屈原又在《离骚》开始就唱道:“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日伯庸。”“帝高阳”何人?王逸注曰:“高阳,颛顼有天下之号也。”王逸以来,历代注家对此均相沿袭,确认颛顼乃是高阳氏。而“高阳”就其本义。当为“明亮的太阳”、“高高的太阳”之意,也就是说,颛顼乃是一个高悬天空的明亮的太阳神。那么颛顼究竟是一个黑暗的太阳神还是一个光明的太阳神呢?   这个问题还与颛顼的性别问题联系在一起。   在我们现在能看到的中国古代神话资料中,太阳神都是男神,因此,太阳神颛顼是男神大约是没有问题的。在迄今为止笔者所见的所有有关研究成果中,颛顼的性别从来就不是一个问题,没有人不认为他是男神,但这个认识其实有点问题。   在远古时代,鲧主要是一位女性神,在此基础上兼具双性同体的特征。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同一个神既是男性,又是女性?这个问题暂且搁置以后再论,我在此要指出的一个事实是,在中国古代,并不仅仅是鲧具有这种双性同体的特征,一些重要的大神,实际上都内在地具有这一特征。在这些大神中,颛顼是最突出的例子之一。   几乎没有人怀疑过颛项的性别:他是一个男神。而且在秦汉确立的五方帝神系统中,还是一位地位显赫的男性天帝。袁轲先生说他的地位仅次于黄帝,且曾代黄帝统治过天下诸神。颛顼作为男性神从来无人怀疑,特别是下面这则资料,最能证明他是一个大男子主义者:   帝颛顼之法,妇人不辟男子于路者,拂之于四达之衢。   这条严重的性别歧视法规可以说毫无疑问地显示了颛项神的男性特征。另外一条资料也侧证着他男性神的身份――   务隅之山。帝颛顼葬于阳,九嫔葬于阴。有九个嫔妃的神帝不是男性还能是什么!但如果颛顼是男神。下面这条资料便令人困惑不解:   有鱼偏枯,名曰鱼妇,颛项死即复苏。风道北来,天乃大水泉,蛇乃化为鱼,是为鱼妇。颛顼死即复苏。   《山海经?大荒西经》中这段资料一直令治神话的学者们不得确解:颛顼作为男性天帝如何同“鱼妇”有关系?有强为之解者,却未能得其真意。袁轲先生在谈到这则资料时说:“推想起来,大约是说,颛顼是趁着‘天大水泉、蛇化为鱼’的机会,附着鱼体,因而‘死即复苏’。‘复苏’的颛项半边身子是鱼形,半边身子是人躯,大家就叫这半人半鱼的怪物为‘鱼妇’,其意若日,因有‘鱼’为其‘妇’,才使他“死即复苏”的。”袁轲先生的这个解释是立足于颛顼是男性这一点上作出的,而且自身有内在矛盾:颛顼既为半人半鱼的形状,则“鱼”已经是其内在构成,又何来“有鱼为其妇”的解释?囿于“颛顼为男性”的成见,加上缺少分析心理学和人类学的视野,袁轲先生未能探得这一重要资料的真意。但袁轲先生的解释里有一点已经触及到这则神话资料的内核:颛顼与“鱼”与“妇”有内在的关联。如果他没有颛顼为男性的先入之见,也许可能窥见这则神话的真意:颛顼乃是“鱼妇”,一个亦男亦女、男女同体的神。而另外的学者如叶舒宪先生,在论及这一资料时,亦未能明确对颛顼与“鱼妇”的关系作出合适判断,他判断“颛顼的复活伴随着鱼妇的出现”大约亦是囿于颛顼为男神的成见。   这则资料中有五个问题需要解决:1、“偏枯”之鱼是什么意思?2、鱼与妇是什么关系?3、颛顼与鱼妇是什么关系?4、鱼\蛇为何能互化?为什么要到“风道北来,天乃大水泉”的时候才互化?5、颛顼既为天神,如何会死?为什么又会“死即复苏”?   首先,“有鱼偏枯”之“鱼”是什么?日本学者白川静将偏枯之鱼理解为因治水而患半身不遂的大禹,“鱼妇”为出现于洪水时的蛇形神变身再生物。尽管有关大禹的神话资料确实说到他因治水而导致半身不遂或跛足(如《荀子?非相》曰:“禹跳。汤偏。”《帝王世纪》曰:“世传禹步偏枯,足不相过。”)但窃以为这一条资料与大禹没有关系,没有任何资料说到说过大禹曾经是一条鱼。我认为这则资料中偏枯的鱼应该是指那种濒死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