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科学与人文的双子星张衡
摘 要:两汉是我国五千年文明史卷中具有奠基性意义的一页,这一时期出现了一批在科技与人文“两大科学领域”都有所建树,同时又能融通于一炉的跨学科人才。其中,张衡就是这样一位集科技与人文于一体的典型人物,成为人类文化史上一颗光彩夺目的双子星。张衡在这两大科学领域双领风骚的创新活动,堪称我国古代学者跨学科研究的典范。
关键词:人文;科技;张衡
两汉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的时期,在汉朝人的辛勤耕耘下,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均有重大突破,中华文化实现全面繁荣,显示出蓬勃的生命力。传统科技建树颇多,人文领域更是灿烂繁荣,甚至出现交叉发展的趋势,这其中就有科技和人文都有杰出贡献堪称双子星式的张衡。
张衡(公元78-139年),河南省南阳市人,他在天文学、气象学、地震学、数学、机械制作以及文学艺术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他最知已的朋友崔瑗曾说他“道德漫流,文章云浮。数术穷天地,制作侔造化”[1]。这种概括和全面的赞誉并不过分。已故的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曾为张衡墓碑题词道:“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景仰。”张衡不仅以其伟大得技术发明浑天仪、地动仪遥遥领先于当时的世界水平而闻名中外。而且,他的人文创新活动,他在诗词歌赋、绘画、音乐方面同样表现出了超人的天分,他对于科学、哲学、史学、艺术、文学等均有相当深的造诣,按照西方主流观点来说,他是一个全知全能的人,是我们中国文化的巨人,对张衡的深入研究,有助于弘扬当今人们希望全面发展成为综合性素质人才的精神,对发掘人的潜能,激励人们的科学研究和人文创新有重要意义。
科技界巨擘
张衡在任太史令期间,曾深入研究了当时天文学发展的最新成果,写下了不朽的天文学名著《灵宪》。这是我国第一部重要的天文学理论著作,它试图从哲学的高度全面阐述天地的生成和结构,解释日月星辰的本质和运动。张衡认为天地万物是从原始的浑沌未分的元气发展来的。元气是物质性的,其中包含不同质量的阴气和阳气。自然现象的千差万别及相互影响,体现了阴阳二气所具有的不同物质性能及其相互作用。这是一种原始唯物主义的宇宙发生论和万物生成说。它指出,天地万物及其变化并不是神创造和安排的,因此具有无神论的性质。张衡的这种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宇宙生成理论,比起18世纪驰名世界的德国康德所创造的星云学说早了1600多年。
张衡系统地总结和发展了我国古代的浑天思想。汉代论天的有浑天、盖天、宣夜三家。在解释天体结构和视运动上争论得最激烈的是浑盖二家。浑天观点在当时是较为先进的学说,张衡是其主要代表人物。他精心设计制造了一架表演浑天思想的水运浑象──浑天仪。设有南北极、黄赤道、恒显圈、28宿中外星官的位置、地平圈、子午圈等结构,具有完整的天球的模型,还包括了当时许多先进的天文知识。为使浑球的旋转与天相应,张衡还设计了一套齿轮系统,以漏壶的流水为动力,控制浑球的旋转速度,使它与天相应,能随时得知某星中天,某星东升,某星西落。另外,还用一组齿轮系统,叫做瑞轮蓂荚,也以流水为动力,使每月上半月每天升起一片木叶,下半月每天落下一片木叶,能自动报告日期。这种水运浑象实际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的天文钟。
张衡首次用科学方法解释了日月食形成的原因。他认为太阳能发出强烈的光,而月亮和五星都不能发光。只有当太阳将它们照亮时才能看见,所以会有月貌的变化。这是由于日月的相对位置改变造成的。日月的角半径差不多都是半度。当月亮正好从太阳下经过时,不发光的月亮就能挡住太阳光而产生日食。他认为晚上太阳入地下,地挡住了太阳光,当月亮进入地影时,便产生了月食。他在距今1800多年前就能正确解释日月食的成因,的确令人钦敬。
那时,我国境内经常发生地震,为了准确地掌握地震情报,他于公元132年发明了地动仪。据《后汉书·张衡传》记载,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圆径八尺”“形似酒樽”,合盖隆起,形似酒樽。表面作金黄色,上部铸有八条金龙,分别伏在东、西、南、北及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八个方向。龙倒伏,龙首向下,龙嘴各衔一颗小铜球,与地上仰蹲张嘴的蟾蜍相对。他在地动仪中央悬挂一根上粗下细的杆子,称作“都柱”,也就是悬挂摆。都柱周围有八根横杆,称为“八道”,各与一龙头相连。都柱是震摆装置,八道用来控制和传导铜柱运动的方向。在地动仪受到地震波冲击时,铜柱就倒向发生地震的方向,推动同一方向的横杆和龙头,使龙嘴张开,铜球下落到蟾蜍嘴中,并发出响声,以提示人们注意发生了地震及地震的时间和方向。
龙头和内部通道中的发动机关相连,每个龙头嘴里都衔有一个铜球。对着龙头,八个蟾蜍蹲在地上,个个昂头张嘴,准备承接铜球。当某个地方发生地震时,樽体随之运动,触动机关,使发生地震方向的龙头张开嘴,吐出铜球,落到铜蟾蜍的嘴里,发生很大的声响。所以人们就可以知道地震发生的方向。
关于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